話說當代西街
西街歷史上名人如織,燦若星辰,在近現代也不乏英才。比如中國有機化學研究的先驅者、有機微量分析的奠基人莊長恭,比如謝希德、林祖賡、莊善裕、陳篤信等曾分別出任過復旦大學、廈門大學、華僑大學與東南大學四所“牛?!钡男iL,還有那些至今活躍在一線的文史專家……
泉州獲評東亞文化之都,西街未來將打造成古城代表性的文化街區,文化名流紛紛建言獻策。
西街文化味不能流于文字
原廈門大學校長林祖賡:我以前住在西街的曾井巷口,上世紀30年代的西街,感覺街上文化味很濃。經??梢钥吹揭髟姷淖x書人、下棋的老人,春節大家都會出來寫春聯露一手?,F在對泉州的歷史文化印象更多是從文字里看到的,回到西街,更多是些小商鋪,文化味沒兒時那么濃了。我覺得西街可以建成文化古城的代表性街道,引進書畫、藝術品等文化味濃的店鋪,營造濃濃的文化味,讓人有更多可看可感可體驗的東西。
要讓西街文脈能動感體驗
泉州學研究所所長林少川:泉州和橫濱、光州一同評為東亞文化之都,古城西街的保護也上升到代表國家的高度。因此,未來西街規劃站位要高,它不是一般的拆遷改造,而是以傳承保護和建設發展為主。西街延續著古城千年文脈,當下最緊要的是研究如何把這些文化內涵、要素翻譯成現代人、游客可以直觀動感體驗的形式。未來的西街可以建成“走東走西、看東看西、吃東吃西、買東買西”的特色旅游文化一條街。
建西街文化長廊物化文脈
泉州市文聯副主席、泉州市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陳瑞統:我覺得梳理西街文脈的重要意義在于,促動古城各界人士更充分地認識這些歷史文化名人作為泉州文化資源的重要性,尤其是這些名人的成長、成功和創新、實干,在各個領域的成就給我們帶來的啟發?,F在西街的這些名人故居等文化資源都分散在各個小巷,并不好找,我認為西街應該開辟一個這方面的專門場所,作為展示長廊,讓這些文化資源可以更直觀地物化。
相關鏈接
西街部分歷史名人故居
鄭良弼進士第:宋崇寧五年進士,宅第在裴巷內東側的鞋巷。
粘燦御史第:在西街116號一帶。粘燦,明弘治十四年舉人,歷官南京監察御史。
史繼偕相國府:在西街影劇院后右,明萬歷二十年壬辰科榜眼。
石選萬石第:井亭巷內。宋景祐元年特奏名,郡人以石選與其四子俱出仕,號之“萬石君”,因建坊巷口以示敬仰。
留正丞相府:又稱“忠宣府”、“大留府”,在西街開元寺西晝錦坊內塔堂巷。留正,宋紹興三十年進士,累至左丞相。
莊國禎侍郎第:在西街萬厚鋪北潘巷北(今侍郎第)。莊國禎,明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戶部右侍郎。
龔維琨文魁宅:在舊館驛26號。龔維琨,清咸豐二年(1852年)舉人。
龔顯曾世翰林第:在三朝巷。龔顯曾,清同治二年進士,歷翰林院編修、詹事府贊善。(本網記者 陳冷冷 葉碧玉 田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