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與韓偓墓道碑的合影
閩南網2月13日訊 文脈,是一座城市記憶的延續。古城西街的記憶,從紅磚古厝綿延成片的胭脂紅暈染開來。
拉開記憶舞臺的幕布,佛國圣地開元寺、古城原點定心塔、刺桐地標東西塔、幽幽小巷舊館驛、混血清新番仔樓,鱗次櫛比地跳出來。再定一定神,臺上已是各代風流人物,細數今夕是何夕,對坐暢談這幸存的記憶——
以文章華國開啟古城“家詩書而戶弦誦”,海絲起航為泉州港注入繁華生機,市井十洲人的熱鬧刺桐城,挺過兵荒馬亂的大元,熬過海禁和倭寇侵擾的明朝,鐵骨錚錚的閩南漢子,漂洋過海率先打開“走出去”的風氣……
春風吹醒了遍植泉城的刺桐花。城市記憶的大舞臺,更因有了西街這份幸存的記憶,愈發紅火。
而我們深知,從記憶到延續,從幸存到昌盛,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歐陽詹
唐756~800年
一個成功的北漂詩人
文章華國溫陵甲第破天荒
詩酒大唐,那是屬于詩歌的年代,而當時的泉州港,也慢慢崛起為全國四大港口之一。
在這個文化繁榮的極盛年代,也出現了泉州最早的北漂一族,從西街走出的歐陽詹,便是其一。歐陽詹早年貧困,直到貞元八年,春闈開科,他和韓愈等名士同登“龍虎榜”,才算混出名堂,成為隋代科舉制度開創180年后,泉州甲第登科第一人。
勤勉的北漂成功逆襲,歐陽詹開始揮灑醉臥長安的詩人風流,賦、詩、記、傳等各種題材作品148篇。他45年的歲月里,是伴隨著詩的一生。
“事業經邦,閩海賢才開氣運;文章華國,溫陵甲第破天荒?!睔W陽詹是開八閩文化之先的詩人。自他開始,福建文士開始向慕讀書,儒學風氣開始振興而且綿延不絕。傳到楊時、李侗輩,分河洛之派;傳到朱熹,正學大明,道統有歸。蔡清說,沒有歐陽詹的影響,泉州不可能成為“海濱鄒魯”。
名士已逝,古巷猶在。西街甲第巷因歐陽詹得名,也矗立著三落三間張的“手巾寮”歐陽詹故居。人們會懷念,是歐陽詹開啟了古城“家詩書而戶弦誦”的詩意景象。
》》》泉州西街改造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