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鏞
清1795~1858年
抗直敢言閩南鐵漢子
朝堂呈奏一書絆倒三奸臣
當清朝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硝煙彌漫,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泉州港也難改頹勢。在家門口難做生意,泉州人開始漂洋過海下南洋,這便有了后來所謂的華僑。
那個年代,在外的華僑打拼不易,在朝廷當官也不簡單。鴉片戰爭的戰火彌漫,您是主戰還是主降,可都是動輒掉腦袋的事。西街西塔對面走出來的陳慶鏞,可以說是個不怕掉腦袋的勇士,跟林則徐是一個脾氣的好兄弟。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大清朝堂上,陳慶鏞剛毅的身影,毫無遲疑地走向道光皇帝,呈上了《申明弄賞疏》。陳慶鏞極力反對朝廷起用在鴉片戰爭中喪權辱國而被革職的大臣琦善、奕山、牛鑒、文蔚等人。他認為,如果起用這些人,會有損國法,貽笑敵人……
這些言論大膽耿直,聲震天下。這份奏書一下子絆倒了三個賣國奸臣,大快人心!現在泉州清源山碧霄巖石題刻的“抗直敢言”,說的就是這位鐵骨錚錚的閩南漢子。
1857年,陳慶鏞奉召回泉州辦團練局,地點就在西街西塔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