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公司
野蠻生長的另一面是精細化深耕的缺失。
這與賈躍亭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的管理風格相關。在業務上,賈奉行的是一竿子管到底。在《中國企業家》前后幾次對其專訪中,無論是產品研發還是融資進展,賈躍亭都能準確回答,很少會給出模棱兩可的答案。
2016年以前,張志偉負責的業務中還有將近一半的決策需要賈躍亭親自定奪,在樂視手機業務中,產品定義等都是由他拍板。“事必躬親要在有精力的前提下,但他現在明顯時間和精力都不夠,比如,電視的事情就應該放手讓樂視致新的人去干,他定好規則和結果,下面的人具體執行,目前是下面的業務牽扯他太多精力。”一位接近TCL的業內人士分析。
在樂視辦公區域,員工大多數看到老板的時候,他都是以跑代走。
賈躍亭不否認自己獨斷,“我在做決策的時候獨斷,執行的時候非常民主。”“其實也合理,樂視其實還是在創業階段,是在打江山,不是坐江山,后者是管理、運營一個企業,而前者需要創始人能夠突破、創新。但關鍵在于他周邊的人和團隊能否跟他形成互補。”樂視一位高層告訴記者。
事實上,在樂視內部,無論是股東大會還是總裁會,真正能跟賈躍亭說“不”,并且被他接受的人并不多,“沒有人說‘不’,或者是說了也沒用,但是公司發展是需要防火墻的。”上述人士透露。
曾強此前在接受采訪時也談到過這個問題,“在決策上應該有一個平衡和分享機制,從個人的壟斷到與集體的共同決策,目前樂視內部缺少這種機制。”
即便是在公司內部看來,賈躍亭個人極其愛冒險,身上并沒有規范化商業訓練的痕跡,但問題在于不可能公司上下都要“蒙眼狂奔”。這種情況下,規范的體制和機制就必不可少,“機制并不是用來規范和約束誰,這些可以隨著公司戰略和節奏隨時調整。”
在內部信發出之前,樂視的多個子公司已經透露出轉型的計劃。
2016年8月,樂視體育的辦公地點從朝陽公園附近一座擁擠的寫字樓搬到電通產業園的兩棟寫字樓里,在搬遷儀式上,樂視體育CEO雷振劍表示,“樂視體育將從野蠻生長式的戰略擴張進入更重視管理效率的精細化運營階段,要重新學習如何把運營做到極致,迎來自己的‘二次創業’。”
幾乎在同一時間,樂視移動總裁馮幸與賈躍亭就樂視手機的戰略調整也有過一次長談。在此之前,馮幸主要分管手機的銷售、市場等業務,而手機研發、供應鏈等部門不在他的管轄內。
2016年9月份,樂視發布了定價1799元起的樂Pro3,“這款手機已經不賠錢了,價格是8月份就定下來,所以手機業務在發內部信之前已經開始調整,第一就是不再賠錢,追求正向現金流。”馮幸在接受采訪時說。而在此前,樂視每銷售一臺手機,都要虧損上百元。
在賈躍亭發出的內部信中,他提到樂視的第一階段是獲取大量用戶,第二階段追求正向現金流,樂視將會提前進入第二階段,比之前預期要提前“半年到九個月的時間。”
“他的邏輯是抓住產業機會,新業務的資金靠資本市場解決,之前業務的空檔靠新業務來覆蓋,”樂視一位高層告訴記者,“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賈總不想砍掉任何一個業務,哪個機會他都不想放過,他認為布局非常完美。所以大家眼看著出問題,還是會抱團、咬牙往前走,有可能會挺過去,(如果)迫不得已的時候會做出選擇。”
“公司是否會開類似戰略收縮這樣的會議?”
“經常開,但都是血淋淋的,沒有人想離開那張桌子,通常會不了了之。”一位匿名的樂視高層有些無奈地告訴記者。“賈總有非常獨到的眼光和堅定的意志,他選擇了大多數人不認可的事情,但確實是對的事情。”
這句話的后半句是整個融資環境對樂視提出的挑戰,在上市公司樂視網的股東中,幾乎沒有戰略投資,大多是財務投資,“中國的資本市場缺少耐心,并且大多數看的并不長遠。”上述高層表示。
很難用簡單或者復雜來形容樂視的融資手段,但有一點,樂視很少通過股權融資的方式融錢,至今賈個人手中仍有上市公司34.46%的股權(截止到2016年9月30日)。“樂視的資本運營一直不是整個生態內很強的部門,并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融資能力和工具,還是一些比較初級的手段。”賈躍亭在接受采訪時說。
“樂視不是組織決定戰略,而是戰略決定組織。所以當看到電視和汽車等行業的變革機遇時,我們會義無反顧地投資布局。”賈躍亭曾經在接受騰訊采訪時表示。換句話說,樂視并不會根據手里的資源決定要做的事情,而是看到了該做的事情,對手里的資源就會過于樂觀。
不少跡象表明賈躍亭對這場資金危機確實預估不足,過于樂觀。去年7月底,賈曾在美國接受采訪,認為目前最大的焦慮是“速度不夠快,包括整個組織建設的速度,資源獲取的速度與戰略的需求還是有差異。”賈認可自己在戰略上很樂觀,“所有的壯心者和顛覆者都是樂觀主義,在戰術上非常樂觀,在執行上深知難度,才付出自己的一切做這件事情。”
還有一句話或許更能反映出其破釜沉舟的決心,“即使樂視做車可能把我們拖死了,甚至把上市公司拖死了,我們萬劫不復,但只要樂視做了這件事,在中國就能極大地推動這個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