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穩中求進,離不開宏觀政策的基調穩定和精準發力。實際上,“積極+穩健”宏觀政策搭配雖已延續多年,但每年的內涵和著力點不盡相同。明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財政政策力度將會多大?減稅降費還有哪些新招實招?財稅體制改革會選擇哪些突破口?貨幣政策怎么體現穩???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本報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相關專家,為您詳解“積極+穩健”這個老組合在2017年的新看點。
——編 者
制圖:李姿閱
財政篇
更有力,更務實
本報記者 吳秋余
赤字水平會不會提高?
積極財政政策仍有空間,將主要根據經濟運行變化情況調整力度和節奏
“2017年經濟工作總基調是穩中求進,作為重要的宏觀政策,積極財政政策的總基調不會變,但會更有力度、更有效,財政收支運行也將保持平穩態勢。”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說。
“積極的財政政策對于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意義重大,現在經濟企穩回升基礎尚不牢固,明年需要更加給力的財政政策支持。”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認為,經濟增長仍面臨很多不確定性,積極財政政策能夠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共同發力穩增長:在供給側,通過營改增、資源稅改革、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措施,激發新的發展活力;在需求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增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把沉淀的財政資金挖出來,讓財政資金產生更大效用,這也是財政政策積極有效的表現。”白景明說,通過推進預算制度改革,財政部門更嚴格地執行預算安排,以前那種年底突擊花錢的現象減少了,財政資金得到更及時合理的使用。
2016年,我國將財政赤字率提高到3%的水平,增加5600億元,主要用于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有力支持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了經濟平穩增長。那么,明年赤字水平還會再提高嗎?
“積極財政政策仍有空間,將主要根據經濟運行變化情況調整力度和節奏。”胡怡建預測,明年財政政策總體會保持今年的赤字率水平,如果經濟面臨更嚴峻的形勢,則可能進一步提高赤字水平。
近期,國際石油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一定幅度上漲,給經濟帶來回暖信號,同時也意味著物價可能出現一定程度上漲。白景明認為,物價上漲會相應帶來財政支出壓力,需要維持一定的財政赤字水平,保證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