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篇
既要穩,又要活
本報記者 歐陽潔 王 觀
貨幣會收緊嗎?
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不能貿然收緊,也不能太過寬松
“明年貨幣政策的基調不會有大的改變,要保持穩健中性,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但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會大大增加,貨幣政策也要增強靈活性,及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復雜狀況和變化。”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
連平分析,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目前看,明年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仍有可能處于較低水平,基礎建設投資上行空間也不是很大。投資還在繼續對經濟運行發揮關鍵作用,貨幣政策不能貿然收緊。另一方面,需求增加帶來價格上漲。近段時間,工業出廠價格指數(PPI)回升速度很快,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在2%左右,說明市場的流動性還比較充裕,貨幣政策不能太過寬松。
2017年,市場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分析,從國內來看,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市場的不確定性開始變大,特別是在債券市場,最近兩個月債券價格出現下跌,說明市場預期和實際操作都在發生實際變化,市場出現拐點。從國際來看,我們面對的環境也愈加復雜,明年美聯儲繼續加息的可能性較大,美國大選后貿易、匯率等政策存在變數,其他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趨于分化,外部風險越來越大,這會增加政策操作難度,對政策的靈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有效引導市場預期,也應成為貨幣政策重要的組成部分。”曾剛說,過去貨幣政策更加注重實際操作過程,而對預期形成的引導不足,這會增加市場的不確定因素,比如今年的房市和匯市。未來貨幣政策要更具前瞻性,通過引導預期,有效管理短期市場的供求關系。
“推動金融改革是為了更好地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連平認為,要讓金融資源更高效地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金融業自身也要拿出一系列改革動作,從而更好地配置金融資源,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比如,今年開始推進債轉股、投貸聯動、資產證券化等,相信明年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方面,這些創新會發揮比較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