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泉州 > 泉州新聞 > 正文

    泉州西街舊館驛巷2號-115號 名祠故居話滄桑

    來源:東南早報 2014-03-04 11:15 http://www.vistrails.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舊館驛巷里的人們保留著從豆生井汲水洗滌的習慣

    舊館驛巷里的人們保留著從豆生井汲水洗滌的習慣

    ■探古尋幽舊館驛

    陳清源故宅

    舊館驛14號曾經是20世紀50年代泉南名醫陳鳳儀的叔父陳清源的故宅。由于后裔遷居,老宅轉賣給南安名商謝為棟,后又幾經轉賣。如今的老宅,花園里還有數方年代頗久的舊石盤和石臼,這些老物件或許是此地曾是粉干作坊的見證。

    郡城大戶新舊朱

    舊館驛73號曾經是郡城大商人朱庭英故居,人稱“舊朱”。舊館驛“朱”也曾是郡城的大戶之一,是大商賈而非大官宦。1911年,大商人朱庭英在此安家。后來,他前往新加坡經商,遭遇海難。如今的朱宅仍有三開三落的規模,前落已租給他人多年。

    舊館驛75號有一連排的手巾寮,這里是被鄰里稱為“新朱”的地方。據悉,此宅分屬多個兄弟,合一大院,院內有數棵老龍眼樹。

    汪波故宅

    舊館驛129號是民國時期國民黨CC派泉州要員汪波的故宅。據史料記載,民國23年(1934年),汪波、陳四蓀、萬年芳、王酌聊等人籌辦《國民日報》,汪波任社長,王酌聊任經理。民國30年(1941年)2月10日,吳增、林庶應、李鈺等倡辦泉州建國商校,址設泉州新門街,汪波任校長。如今,汪宅后門仍掛有一塊“建國商校校友會”豎匾。

    豆生井

    在泉州的小巷中,古井幾乎隨處可見。它們大多有共同的名字——豆生(豆芽)井。皆因古時的泉州,人們習慣把干凈得可以洗豆生(豆芽)的井叫做豆生井。舊館驛16號門前的這一口井也不例外。據說該井從來不曾干涸過。雖然現在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但是從井里汲水洗滌,依然是這里幾代人一直保留的習慣。(記者 蔡紫旻 張素萍 王柏峰 實習生 汪雅倩 文/圖)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共600多件!兩岸藏家擬向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 致敬城市“擺渡人” 泉州公交舉辦駕駛員關
  • 小滿節氣夏意漸濃 盈而未滿可適量“吃苦”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泉州臺商投資區瑯山村鄭和廣場今日揭幕(視頻)
    泉州臺商投資區瑯山村鄭和廣場今日揭幕(視頻)
    泉州狀元街“妙音音樂盒”街藝表演,樂音繞梁(視頻)
    泉州狀元街“妙音音樂盒”街藝表演,樂音繞梁(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海滄港“大家庭”添新成員 寶泰碼頭順利 加快補齊醫療領域短板 晉江一批醫院建設 男子為520第一個領證排一夜隊 被蚊子咬了 外貿企業開足馬力接單生產 廈門對美海運 “真金白銀”補助 支持企業建設高技能人 雨中邂逅“最美林鳥” 廣州某科技公司遭境外網絡攻擊 公安機關 關注“全國助殘日”|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