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3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近日,記者從泉州市觀鳥學會獲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喉林鹟首次在泉州地區被記錄,這只帶著獨特“白喉”標記的候鳥“落戶”,使“泉州市鳥類名錄”增至403種。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喉林鹟(陳文森 攝)
據泉州市觀鳥學會記錄,2025年6月18日,觀鳥愛好者陳文森在惠安縣筆架山巡山監測時,一串獨特的鳴聲引起了他的注意。憑借豐富的觀鳥經驗,陳文森初步判斷這串叫聲可能來自鹟科鳥類。經過耐心隱蔽的觀察,他在灌叢中用鏡頭捕捉到該鳥清晰影像。通過與《中國鳥類觀察手冊》仔細比對,并經學會專家團隊復核,確認這只背部棕褐、喉部雪白、胸綴淺棕的鳥兒就是白喉林鹟。
“該物種屬于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泉州市新增的第8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介紹,目前,泉州市的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已達104種,占全市鳥類總數的25.8%,珍稀保護種類數量位居福建省前列。
吳軻朝告訴記者,作為東亞特有物種,體長約15厘米的白喉林鹟有著典型的林棲習性。它們偏愛茂密常綠闊葉林及混交林,常隱匿于林下灌叢,卻總因獨特鳴唱暴露行蹤。值得關注的是,白喉林鹟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等級,因繁殖和越冬棲息地的持續喪失與破碎化而面臨威脅。此次在泉州筆架山的發現,不僅為研究東亞候鳥遷徙路徑提供了新樣本,也進一步凸顯了泉州山區生態系統的保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