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點有個小小圖書館
教學點唯一的教師,一個人教七門課
作為招坑教學點唯一的教師,王金平包攬了全部的課程,每周近30節課。
他覺得,“上課是一種享受,不上課才閑得慌”??粗⒆觽円粡垙埑錆M天真稚氣的笑臉,感受著他們的成長變化,那是一種特有的人生財富。
驅車抵達安溪后,還要經過幾十公里盤盤繞繞的山路,才到達蘆田鎮。從蘆田鎮往招坑小學,還要經過一段十幾公里的山路。“招坑村地處偏遠,經濟落后,不少村民外出謀生,村里只剩留守老幼。招坑小學是山里的教學點,現在只剩1名老師,學生是個位數的。”蘆田鎮中心學校校長胡怡偉這樣說。
在招坑村,大山、梯田和一排排破舊的老房子之間,有一幢白色的兩層房子,是村里最耀眼的建筑,這便是招坑小學。
校門口的籃球場,兩層樓內的教室、辦公室、廣播室、活動室都留下了這所學校當初作為“完小”的痕跡。十幾年前,招坑小學有6個年級,高峰期有180多人。從2004年以后,不少適齡兒童都隨父母外出,學校生源銳減,學生開始變成個位數,年級逐漸縮減為一年級,二年級以上的學生需到蘆田中心小學就讀。招坑小學校舍也被“一分為二”,一半作為招坑村委會的辦公場所,一半供學生上課和老師辦公。
黑板、幾張課桌椅、一些圖書、若干教具和球類、套圈等簡單的運動器材,便是招坑小學全部的“家當”,這些“家當”大多是社會各界人士捐助。王金平老師獨自一人在辦公室備課,辦公桌上簡單而整潔,連“筆筒”亦是由幾個飲料瓶子“變身”而來。最為醒目的是,黑板上一手漂亮的粉筆字“尊師愛生教書育人”,還有墻上的各種獎狀。
條件雖然簡陋,但是學知識一點也不含糊。貼在班級一隅的課程表顯示,有語文、數學、體育、美術、音樂、安全課等7門課,任課老師一欄都是“金平”。
王金平老師1991年7月畢業于南安師范,分配到蘆田偏遠的洪都小學任教,1998年9月調入招坑小學至今。招坑小學的學生少了,老師們一個個走了,只有他一個人堅持留了下來。
他包攬了全部的課程,每周26節課。“我讀師范時選修過美術,沒學過音樂,我就自己在電視上、網絡上學習,在家中練習,逼自己學好音樂。”王金平笑呵呵地說,由“五音不全”到“音樂老師”,自己也算蛻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