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其他預防
1. 漱口方:
藿香6g 鹵地菊15g 桔梗6g 甘草3g
功效:清熱化濕、利咽解毒
適用于經常外出者,每日1付,清水煎約300ml,用于頻頻漱口。
2. 中藥香囊:
可選擇藿香、艾葉、山柰、羌活、蒼術等各等量粉碎制成香囊。
功效:芳香辟穢解毒。
用法:每人1個(3.5-5克/個),掛前胸佩戴,并每天置于鼻前聞香2~3次,每次3分鐘,晚上睡覺時放置枕邊。每周更換一次。
3. 艾灸足三里、神闕、氣海等穴位,每日灸1次。
4. 按摩迎香穴。
(四)注意事項
1. 老人應在醫師的辨證指導下適當調整用量服用;
2. 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婦慎用;
3. 預防感冒的中藥不宜長期服用,用量也不可過大,以免損傷正氣;在流行期間一般服用3天,連續流行期間,可每周間隔服用3天。
4. 服用期間或服用后感覺不適者,應立即停止服藥并及時咨詢醫師;
5. 對上述藥物有過敏史者禁用,過敏體質慎用。
6. 不要輕信所謂的秘方、偏方和驗方。
二、治療
(一)輕癥
臨床表現:發熱,畏寒,咽痛,咳嗽,頭痛,肌肉關節酸痛;舌質偏紅,舌苔薄黃,脈或浮數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止咳
參考處方:
葛根15g 柴胡18g 銀花15g 連翹10g
大青葉12g 黃芩10g 石膏30g 豆豉9g
白茅根20g 蘆根30g 甘草5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至2劑。
加減:
惡寒、無汗、身痛明顯:加羌活或桂枝10g
咳嗽:加蜜麻黃10g杏仁6g
咽痛:加牛蒡子10g
惡心嘔吐:加姜半夏10g
腹瀉:加蒼術10g、苡米20g、黃連4g
大便不通:加大黃10g~15g(后下)
高熱不退、口渴汗出:加大石膏量至40g-60g,知母10g
常用中成藥:酌情選用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銀翹解毒類、雙黃連類制劑;藿香正氣滴丸/口服液類、葛根芩連類制劑等。
中藥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參麥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