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山路向上延伸,路的盡頭便是小箐鄉中心小學。這是全鄉數片區僅有的一所小學。小學沒有學生宿舍,許多學生早上四點半就起床了,甚至來不及吃上早餐就要開始趕路,最長達6公里的崎嶇山路對于孩子們的體力和毅力都是極大的考驗。雖然地處貴州省會貴陽,但小箐鄉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貧困山區,而14名來自江西財經大學的支教隊員對此卻不感意外,畢竟來之前便已做好心理準備。
孟老師是這次支教小箐小學負責和我們接洽的老師。將近三十歲的他,從小箐小學走出去,然后又回來,將自己的青春,完全奉獻給了學校。他時不時會向我們打聽有關這些孩子們的情況。
“在這所寄托全鄉人民愿景的小學中,有超過1/3的學生是留守兒童,不少家庭處于離異狀態。同時,在這里,許多孩子都是缺愛的,或是父愛或是母愛。他們的性格并不健全。”孟老師語重心長的和我們說。父親常年在外,母親也斷斷續續的外出打工,我差不多也算是留守兒童了,對于孟老師所說的性格不健全,我最開始覺得是言過其實了。
參與江西財經大學“春暉筑夢,愛行小箐”的部分貴陽小箐鄉當地留守兒童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賴林權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