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桌上咫尺如天涯
作為一名記者,我可以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扔進垃圾堆,和采訪對象同吃同??;也可以踩著剛被洪水浸泡過的淤泥,深一腳淺一腳地采訪。但我很難做到,在春節七大姑八大姨對我的長槍短炮里,反唇相譏。
工作第三年,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在家過春節。奔波于成都和老家兩地,和七大姑八大姨挨個打照面。
當然,場合是在麻將桌或牌局上。
被譽為“省粹”的麻將,一直牢牢占據著四川人過年的大把時光。坦白說,老家的年味一直挺淡的。除了年夜飯和臘肉香腸麻將,幾乎再沒什么稱得上過年的標志了。尤其這兩年,迅速老齡化的居民對霧霾越來越關注,PM2.5指數迅速取代“吃了沒得”成為新的聊天見面問候語,連帶著,春節里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都少了。
這本該是件值得欣喜的事??僧斘襾淼綗熿F繚繞、刺鼻嗆人的麻將桌上,分享喜悅的念頭卻是一點兒也不剩了。有親戚問我,北京的霧霾和成都比,哪個更勝一籌?
我答:“各有千秋。”
一片笑聲很快被手搓麻將的聲音蓋過。
我有點兒算不清這是我被強迫拖上的第幾個麻將桌了。老家的人似乎對打牌有發泄不完的熱情。吃完年夜飯干啥?打牌;親戚來串門干啥?麻將長牌玩起來。從深圳飛回來的小姑姑,甚至為了大家搓麻將方便,花幾千塊錢在家里買了一臺“機麻”。
于是,燈會被消解了,大年初一的登高望遠被消解了,十幾二十幾口人被分解成麻將、長牌和斗地主的陣營,“各自為政”。小孩子低頭玩手機,耳朵里插著耳機,電視兀自播放著春晚,一年就這樣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