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召開的一次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我市廣大干部群眾認真收聽、收看會議報道,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大家一致認為,廈門在落實四中全會部署要求上要走在前列,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要當好尖兵、做出示范,要把廈門發展成為“中國之治”的“試驗田”和重要窗口,加快把習總書記為廈門擘畫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堅定信心走改革創新之路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5000余字的四中全會公報中,“制度”一詞出現達77次。
市發改委主任張志紅表示,廈門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排頭兵,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率先在眾多領域先行先試、大膽探索,走出了一條全面深化、重點突破、縱深推進的改革創新之路。她表示,接下來,市發改委將進一步堅定制度自信,致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大招商引資,發展“三高”企業,精心組織全市新經濟產業發展大會,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海絲”戰略支點城市建設、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營商環境打造、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兩岸綜合配套改革等重大發展改革事項,爭創新時代廈門發展新優勢。
肩挑重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市各級黨員干部深感重任在肩。
市商務局局長黃河明說:“身為商務工作者,市商務局將充分結合工作實際,深入學習領悟,全面貫徹落實,強化改革創新,立足本職工作,更好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履職盡責的強大效能。”在招商引資方面,市商務局將圍繞城市功能優化、區位優勢提升,招好商、招大商;在促進引進來走出去方面,不斷提質升級發展,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上邁出新步伐;在服務和改善民生方面,不斷提升商務為民能力,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力促商務事業和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用實際行動為建設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貢獻力量。
“科技創新是廈門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孔曙光表示,下一步,市科技局將把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與當前科技創新的重點工作任務緊密結合起來,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好全市“三高”企業發展大會部署,堅定“前瞻引領、創新驅動、服務支撐、突破提升”的工作方針,以“大力培育發展‘三高’企業、加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力度”為主線,深入實施“做強做大‘三高’企業三年行動計劃”;以高新技術企業為核心抓手,加大服務支持力度;以未來產業培育工程為引領,催生和培育廈門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新亮點、新增長極。
創新舉措增強百姓獲得感幸福感
學深悟透、學以致用,各級部門積極用四中全會精神武裝頭腦,推動發展。
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柯繼安表示,全市工信系統深入學習四中全會精神,接下來要加快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創新驅動、改革推動、融合帶動,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要發揮信息化對提升社會治理和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驅動作用,加強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實現產品創新、精品制造、品牌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廈門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量和增速均取得了全省第一的佳績。近年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廈門市農業農村局不斷創新舉措推動產業升級,有效帶動農民增收。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呂參軍表示,我市農業農村系統全體干部將按照四中全會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創新農業農村管理、服務模式,進一步構建現代農業農村經濟體系,切實增強廈門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記者 劉艷 崔昊 林雯 李曉平 吳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