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廈門商報報道 今年10月左右,廈門將新增一個PM2.5監測點。該監測點位于湖里,此前已在開展除PM2.5之外的空氣質量監測,目前該處正在進行站房改造,改造完成即可開展PM2.5監測。
昨天上午,廈門市環保局副局長莊世堅接聽市長專線,解讀PM2.5對空氣質量的影響與控制。
PM2.5監測點位
將擴大至全市
早在2001年,廈門就已在思明區的大生里監測點開展PM2.5的探索性監測。2005年6月,洪文監測點開展PM10和PM2.5的同步監測,并進行PM2.5顆粒污染特性與來源地初步解析。2010年8月,海滄監測點試點進行空氣質量全項目初步試點監測工作。2011年6月,洪文與海滄正式開展空氣質量全項目試點監測工作。
目前,全市共有鼓浪嶼、洪文、海滄與溪東4個點位監測PM2.5。從今年3月1日開始,市環保局正式通過該局網站向社會公布鼓浪嶼、洪文、海滄3個點位的監測結果日報。溪東由于只是監測參照點,監測數據未公布。
莊世堅說,廈門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正在積極籌備,在今年10月之前增加湖里監測點。同時,集美、同安、翔安都將陸續增加PM2.5監測。
湖里監測點
空氣質量最差
記者注意到,湖里這個監測點比較特殊,多年來一直在開展除PM2.5以外的空氣質量監測。但是從歷年的監測數據來看,由于該點位靠近港區,且車流量大,因此空氣綜合污染指數在全市幾乎都是最差的。
那么,湖里監測點開展PM2.5監測以后,是否會監測出比較差的數據,從而“拉低”全市均值呢?對此,莊世堅表示,不擔心該點位的監測數據會特別差。
“PM2.5是一種細顆粒物,覆蓋的是一個較大范圍,在一定區域內各個監測點的數據差別不會太大。從已經公布的3個點位的監測數據就可以看出來,各個點位雖然位置不同,但每天的數據基本上都差不多?!?/P>
3月份以來
日均濃度未超標
記者了解到,自3月份正式公布PM2.5監測數據以來,截至目前,廈門PM2.5平均值大約是35微克/立方米,全市日均濃度沒有出現超標現象。按照國家標準,PM2.5年平均濃度限值為35微克/立方米,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為75微克/立方米。(記者 錢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