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大學”與“游人如織”,這兩個詞看起來本事“風馬牛不相及”,卻是如今國內不少高校的煩惱。校園里車滿為患,食堂里游客滿座,“校園游”的流行,讓學生和校方怨聲載道。
為此,廈門大學將從6月1號起實施“限游令”,將不允許旅游團進入校園,大部分食堂將不接待游客,不再接受現金消費。不過,普通游客還是可以在校門口登記后,方可進入廈大校園。
有人說,大學本來是公共空間,學校無權進行限制;也有人說,校園是思考和學習的地方,需要寧靜。在兩相矛盾中,廈大的決定并非是第一個。
去年暑假期間,每天有1.6萬余名游客前往北大、清華,一些旅游團為招攬游客將清華、北大當成免費旅游景點。為了維護校園秩序,清華大學增加了100多名志愿者但壓力不減,去年清華、北大日審計旅游團團體游客均為3000人。
諸多未被審計的旅游團游客通過不同方式進入校園,北大曾在一天內最多收到上百家旅行社申請,多達萬人,學校安排了230名安保人員和30多個學生引導員仍然不夠,直到現在非在校師生和職工進入北大、清華仍需出示身份證件。
校園成為“特殊”的風景,這顯然是管理者不愿看到的;但采取的對策,各國的高校,差別卻不小。日本大學又是如何對待校園變游園的呢?
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介紹說,日本的大學很少有門衛,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只有學校的圖書館這樣地方才需要圖書證或者其他證件才能進入。日本的大學也有不少人去參觀,但即使是名校都不會出現蜂擁而至的現象,在周末或假期校方也會組織一些參觀活動,主要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考,也讓考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和了解一下各個學科的具體情況,為他們更好的選擇專業鋪路,減少盲目性。
比如東京大學在暑期就會有校園參觀日,這一天每個系都會在校園里開展各種活動,參觀的人可以自由參觀也可以參加學科組織的參觀活動,由校方人員帶領參觀研究室、圖書室、實驗室等地方,有的專業還會有資深的教師登臺講課。
日本的一些名學校還會組織校園旅行,一般都會安排在周末或假期,一次兩個小時左右,由導游講解學校的歷史建筑和校園故事等等,這其中也會有一些家長會帶著孩子一起來參觀。但是日本家長主要是以讓孩子了解學校文化為目的,從小學就讓孩子立志報考東京大學等的名校的家長并不多見。
日本高校的方法是與其讓家長、學生盲目參觀,不如有意識地展示自己。曾在英國留學的谷琳琳說,英國大學有校園“開放日”。
谷琳琳說,英國的學校在招生之前本身就有一個開放日給到學生和學生家長,國外的學校也會有這種心態——讓那些學習比較好的學生早點來學校參觀,讓學生對這個學校有一個比較好的印象,將來在報考的時候,可能會比較傾向于到這個學校來。
在開放日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家長帶著學生到學校里面去,專門看學校、參觀學院、聽老師講解等等。至于游客,其實牛津和劍橋本身就是非常出名世界性的TOP級的院校,所以很多游客去參觀,跟很多中國人去看北大、清華的心態其實差不多。
再一個劍橋它本身歷史非常悠久,它的建筑是很有名的建筑,有些人是為了看建筑去的,有些人是為了看那些歷史文化去的,可能有些人是看了《哈利·波特》之后去的。
不過,在英國雖然高校大都是開放式的,但一些著名的建筑、景點還是要收門票的:
谷琳琳說,在威爾士的卡列夫大學,本身它就不是英國特別有名的旅游景點,大學并沒有限制入內,可以自由在校園里面出入。它校園跟中國的大學不太一樣,它沒有圍墻的限制,可以任意進入的。
牛津大學也沒有圍墻,有的學院是讓進,有的學院收費,門票大概收個三鎊左右。牛津大學有一個地方之前是拍《哈利·波特》的食堂,那就是收費的,包括劍橋也是一樣,有的學院是收費進,有的學院是免費進。
留法學生徐旸介紹說,進入法國一些知名大學的旅游團,也是需要支付門票費的:
徐旸說,法國大學也有圍墻和門衛,晚上、周末會關門,門口也有牌子寫著游客請登記,但是散客一般都隨意進出,只有最負盛名的巴黎左邦大學考慮到了旅游團的問題,他們接受10到30人規模的旅游團,價格為每人9歐元,學生為4歐元。如有需要外語導游或殘疾游客等特殊情況,必須提前預約。
另外,每年9月的第三個周末是法國的歷史文化遺產日,所有的文化古跡、歷史建筑和國家行政機構都向公眾免費開放,許多人也會趁此機會參觀左邦大學。左邦大學的游客多是為了文化古跡而去,而非抱著激勵孩子的心態。
左邦大學創建于1253年幾百年來在法國歷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保留了很多珍貴的文物,比如存有泥石流分母的小教堂,因此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