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文科生的羅振宇在12月31號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中不能免俗地提及了人工智能,他“澄清了”三點市面上常見的關于人工智能的誤解:
第一,人工智能不是在復制人類,它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存在。
第二,人工智能不會提高玩家參與的門檻,是降低了參與門檻。
第三,人工智能不僅是人的延伸,它是人的替代。
有人總結這些觀點是“乍一聽覺得很有道理仔細一琢磨發現什么都沒有說”,類似于只要連續2400個月每天喝一杯牛奶就可以活到200歲一樣。
圖片來自羅輯思維官方微信
我們逐一看看羅振宇對人工智能到底都說了哪些判斷:
“第一,人工智能不是在復制人類,它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存在。
機器和人類的最大區別是什么是機器不會疲倦。你在打游戲的時候,他在學習,你在休息的時候他還在學習。這導致機器思維和人類思維的一個重大區別。
人因為能力有限,思維方式是盡量簡化。所以我們有那個重要的奧卡姆剃刀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樣可以更方便地理解和傳遞知識。但是機器的能力足夠強,它不需要把世界簡化了之后再去理解。人工智能其實是讓世界恢復了原本的復雜性。
于是,運用機器思維的亞馬遜公司,它擁有3億用戶,就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大數據,運算出三億個結果,給每個人展示一家獨特的店。
在人工智能邏輯里,它不關心人類對一件事情的定義,但是它可以輸出你要的答案。只要有大量的數據,它就能用跟人完全不同的思路,達到同樣的結果。”
其實除了一些野生科學家和科幻愛好者之外,嚴肅的人工智能研究者、從業者基本上都不認為“人工智能在復制人類”,深度學習三駕馬車之一的Yann LeCun就說過他最不喜歡的描述是人工智能“像大腦一樣工作”,雖然深度學習從生命的生物機理中獲得靈感,但它與大腦的實際工作原理差別非常非常巨大,如果將它與大腦進行類比,給它賦予了一些神奇的光環,會導致天花亂墜的宣傳,這樣的描述是很“危險”的。
雖然學界都知道人工智能不是在復制人類,但不排除大眾對人工智能還是抱著過高的期望,所以由網絡紅人羅振宇再強調一遍,雖然是正確的廢話,但也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