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沒有“開倒車”
其實,完善外匯監管也是對外開放的題中應有之意。在過去,我國國際收支個人購匯中存在一些漏洞,致使部分違規、欺詐、洗錢等行為時有發生,這些違法行為對廣大普通用匯者形成了利益侵蝕。監管完善后,外匯管理部門可據此加強事后核查,并對有關違規違法行為加強管理和處置。
事實上,國際上現金領域的反洗錢監管標準也大都比較嚴格。比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大額現金交易報告起點均為1萬美元,因此中國及時完善監管也有利于接軌國際,加強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應對稅基侵蝕等方面的國際合作。
那么,中國完善監管是否為了“保住外匯儲備”呢?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中國宏觀經濟、貿易順差、外資吸引力等領域良好的基本面決定了中國沒必要在外匯儲備總量上過度花費精力,無須“惜匯如金”。實際情況是,盡管中國外匯儲備有所下降,但仍高居全球首位,中國外儲規模接近全球的30%,分別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特阿拉伯的2.6倍和5.7倍。同時,近年來還有每年大約5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和1200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通過其人民幣需求為中國帶來新增外匯儲備。
“在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人民幣貶值壓力在一定時期內仍將存在的背景下,相關部門加強對投機性交易和違法金融行為的監管,客觀上確實會起到減少外匯儲備下降的作用。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在資本開放進程中‘開倒車’。”周宇強調,尤為重要的是,中國近期在銀行間債券交易、外商直接投資制造業等很多領域實際上都加強了開放的力度,這些有助于加深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