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港區對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年俗文化相融合的途徑、方法進行有益探索,積極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年俗文化、傳統節日、百姓生活中,營造人人傳承年俗文化、人人歡度佳節、人人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濃厚氛圍,從而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目的。
一、“搭臺唱戲”讓“文化符號”融入價值觀。扶持培育新春文化“一鎮一品牌”特色活動,如峰尾鎮“圭峰之春”文藝晚會、后龍鎮逗新娘民俗表演、涂嶺鎮回籠燈游燈節、前黃鎮計生花燈展等,宣傳婚育新風、孝老愛親等,用生動鮮活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使核心價值觀更加親民,更接地氣。依托鄉鎮文化站、文化廣場、社區文化中心、農家書屋,持續開展“送文化下基層·送歡樂到農村”系列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群眾舉行新春南音大會場、北管演唱會、戲劇展演、迎新春書畫展、現代3D油畫展、籃球、象棋、乒乓球、書法比賽、猜燈謎、廣場舞、太極拳、腰鼓隊表演等文體活動。充分發揮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等教育功能,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達到促學、助學、活學、樂學的效果。
二、“深化載體”讓“氛圍符號”融入價值觀。利用區鎮村三級的宣傳櫥窗、文化長廊、墻報等宣傳陣地,采取漫畫、彩繪、連環畫等形式,圖文并茂地講身邊好人、說身邊好事,用群眾觸手可及的載體傳播“善”文化、傳播“好”家風。設計一批具有泉港特色年俗元素的公益廣告、卡通形象和視頻等,在城區重要路段、路口、公交站點等進行刊登,發動沿街商家和單位LED、樓宇電視進行播放,做到“上街、上墻、上屏、上車、上欄”,讓其目之所及,皆可入眼。對錦繡廣場、錦繡街和棲霞社區等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街道和社區進行設計,將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春氛圍布置與美景融為一體,在營造喜慶的新春氛圍同時,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核心價值觀的存在,接受“正能量”的熏陶。
三、“互聯網+”讓“時尚符號”融入價值觀。利用新媒體傳播快、覆蓋廣等特點,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要求,開展“互聯網+”網絡迎春活動,發揮微信、微博、自媒體強大功能,依托泉港新聞網、文明泉港、泉港廣電微信公眾號等新興載體,組織開展 “新春隨手拍”、“網上拜大年”、“網上猜燈謎”、“網上逛廟會”、社區網絡春晚、微信網絡祝福等網絡文化活動,突出“原創性、新穎性、時代性”,講述百姓尋夢故事,展示草根追夢歷程,在網上凝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開展“春滿人間”微信或短信平臺有獎征集新春祝福短語,倡導廣大干部群眾將核心價值觀融入新春祝福的問候中,營造濃郁、祥和的節日氛圍。
四、“創新形式”讓“節日符號”融入價值觀。開展“燈籠亮價值觀”活動,抓住閩南地區新春掛燈籠習俗,以“圖說我們的價值觀”為基本創作素材,把核心價值觀24個字和中國夢等內容印制在燈籠上,懸掛在家家戶戶、鎮村重要路段,讓核心價值觀隨處可見。開展“春聯寫價值觀”,對家規家訓、姓氏文化等進行挖掘、整理,去蕪存菁,提煉出春聯連句,結合每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組織開展“征集好家風聯句·現場定制春聯”、“大手拉小手·新春送祝福”等活動,現場發放《我們的價值觀》、《圖說我們的價值》等相關宣傳品和書寫贈送核心價值觀春聯。
五、“年俗教育”讓“傳承符號”融入價值觀。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教育活動,把年俗文化作為青少年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利用春節這個契機,開展 “賞年俗·學傳統”主題活動,組織中小學生開展快板說年俗、春聯寫真情、學唱輩分歌、親子續家譜、“節日小報”創評、童謠傳唱、“老少同樂園”和“開學第一課—講年俗”等,讓青少年學會剪福、扎燈籠、寫對聯等技藝,結合拜年、祭祖、貼春聯、逛廟會等春節年俗活動,引導他們學習年俗文化、搜集年俗資料、參加年俗活動,深入了解閩南春節、元宵節的文化內涵,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
六、“典型宣傳”讓“榜樣符號”融入價值觀。用先進人物的榜樣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干部創事業、能人創企業、百姓創家業,善于發現、宣傳好的典型,及時選樹、推廣陳其偉、連于妹、連美華等一批富有時代特征、具有泉港特色的先進典型。在春節期間走訪慰問“首屆全國文明家庭”連美華、“省道德模范”蔡玉華等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并采取資金幫扶、結對幫扶和志愿幫扶等多種形式落實困難道德模范幫扶機制,表達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對他們的尊重和褒獎。通過這些身邊的“最美人物”、“平民英雄”,將無形的核心價值觀念化為可知、可感、可學的具體人物,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象大使”,激勵人們將踐行核心價值觀付諸行動。
七、“志愿服務”讓“和諧符號”融入價值觀。圍繞“鄰里守望·情暖泉港”這一主題,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殘疾人為重點服務對象,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志愿服務活動,為群眾過大年營造歡樂喜慶、文明祥和、溫馨和諧的節日氛圍,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泉港交警在324國道龍頭嶺春運執法服務站設立“愛心驛站”,內配備茶水、蛋糕、泡面、藥箱、工具箱、打氣筒等,提供志愿服務,民警先后為往來人員服務達近萬人次。團區委組織開展以“暖冬行動”為主題的春運志愿服務活動,為群眾提供代購車票、出行咨詢、運送行李、候車引導、照顧老幼、應急藥品及出行咨詢等服務。區婦聯組織巾幗志愿者開展“環境整治進家庭,和諧共創新農村”行動,以殘疾貧困家庭為服務對象,重點清理庭院衛生及沿街堆放的雜物和路面垃圾等,以實際行動號召廣大家庭創建“美麗家庭”。
八、“關愛行動”讓“溫暖符號”融入價值觀。廣泛開展關愛外來工、關愛困難群眾等一系列活動,將各項惠民舉措落到實處,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區總工會實施“新泉港人”關愛工程,全面啟動“平安返鄉路”、“免費游泉州”活動,開展“企地”杯乒乓球賽、迎新春羽毛球賽、外來工除夕電影專場和職工象棋比賽,豐富職工新春節日文化生活。區紅十字會開展“博愛送萬家慰問活動”,籌集愛心物資,慰問困難家庭、殘疾兒童、孤寡及貧困老人,并幫助困難群眾整理家務、打掃房間,為困難群眾開展義診、義剪、法律援助等專業技能服務,讓他們感受到新春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