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舊館驛巷的黃阿婆和老伴18年堅持為路人免費奉茶,善舉影響厝邊
為鄰,好施
《論語》中說,德不孤,必有鄰。西街有對古稀老人,就為鄰里街坊所津津樂道,泉州各路媒體也曾多方報道過。
男主人蘇大爺今年75歲,老伴黃阿婆70歲,家住西街舊館驛巷口,從1996年夏天起,18年如一日,天天煮涼茶免費送給過往路人止渴解暑。
行善重在敢為先和日復日。當初蘇氏夫婦送出的第一桶茶,只因當時舊館驛巷小路翻修,常有工人前來討水喝,夫婦倆便決定,在路口置鍋燒茶送飲。水中加鹽和茶,后來也吸引三輪車工、販夫、學生、游人來飲。
18年的堅持,雖然只是送一口涼茶,但為了這茶,黃阿婆沒少費心。她仔細拿捏著一桶水放多少鹽、多少茶餅,才不至于太咸、太濃,既要能解暑,又不影響口感。端午過后飲茶剛好,入秋涼茶對胃不好,就該停了。
更可貴的是,鄰里不僅口頭稱贊,還紛紛效仿。家住開元寺對面的許阿婆,也在不久后開始煮涼茶免費送客。其他厝邊會送上茶餅、煤炭,各盡所能,幫其減少成本。
一種善行,就這樣在舊館驛巷滌蕩開來。這影響的何止是蘇氏夫婦一家、附近厝邊幾戶。如今,泉州老城區的免費供水點多了起來,新華路、南俊路、水門巷等街巷,也能看到類似的免費奉茶點。
其實再往前,在明清時期,奉茶就是泉州人的善舉傳統之一。那時候在泉州街道兩旁,大一點的店鋪柜臺和門口,都會備有茶水免費供行人取用。
靜躺在開元寺東西雙塔下的西街,月月勤佛,年年勤佛。佛家本就推崇施予精神。一口涼茶,幾粒碘鹽,對于一個衣襟全濕的苦力工人來說,沒有比這更爽口的飲品了。
而開元寺也經常參與社會公益和賑災扶貧、助學濟困、解難恤艱、修橋筑路等慈善活動。據粗略統計,從1996年起,泉州開元寺捐助各種社會公益款項近千萬元,僅2005年一年就高達2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