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89歲的尤阿婆身體硬朗,夸贊兒孫孝順
在家,重孝
百善孝為先。孝道,在中國占有絕對的道德制高點?!缎⒆觽鳌?、《二十四孝》以書籍歷代傳播,泉州西街則將孝道嵌進了古巷街名,讓后世子孫也讓遠方來客,聞其名而知其人。
一條叫孝感巷,取孝感動天之意。故事講的是明朝時期,一位母親日夜操勞、省吃儉用,兒子朱鑒終于考取泉州府秀才,又娶了附近一位美麗賢妻。后朱母因病雙目失明,朱鑒夫婦變賣家財為母看病,以致借米度日。每次朱母問起是否還有米,兒媳就把裝米的碗倒過來,盛一碗米讓老太太摸,老太太信以為真。直到有日朱母與鄰居聊天才得知實情,竟想絕食求死。兒媳只好進廟燒香,路過天神知道真相后送了一塊金錠給朱家,幫他們渡過難關,朱鑒最終也考取了進士。夫婦二人的孝順美德,從此傳開,后人也將這條巷子命名為孝感巷。
又一巷名叫五夫人巷,講的是一個魯家孝媳“陶孝婦”的故事。據說當年泉州瘟疫,“陶孝婦”獲仙人相助,騎虎消除瘟疫。五夫人巷原名其實是虎夫人巷。
幾百年過去,孝感巷的孝道故事依然在上演。居住在孝感巷24號蔡清故居里的蔡氏家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蔡家如今四世同堂,最長者尤其英阿婆已89歲高齡,依然耳聰目明,每天讀書看報做家務,街坊鄰居都覺得“好厲害”。尤阿婆說,不是她厲害,最關鍵的是家庭和睦、子孫孝順,讓她能夠平淡幸福地過日子。
尤阿婆有7個子女,因各有工作不在身邊,為伺候老人,阿婆的侄子和孫子與其同住,另有蔡家的各門親戚四五戶住在一起。老人生活各方面,都是極盡周全。有線電視閩南語頻道的幾百集連續劇,一解老人無聊;冬天的電熱毯、暖手寶一應俱全,晚上睡覺前,還有孫子買的泡腳器。
尤阿婆的大侄子蔡先生今年也70多歲了,他說從他懂事以來,沒見過嬸嬸跟人吵架,或說人是非?!袄先思覍ψ訉O好,子孫更會孝敬她?!辈滔壬f,由于尤阿婆的恪守傳統,他們家風一直很好,跟鄰里更是相處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