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強用鏡頭記錄下市區85%以上的1號門牌
用時十八個月 踏遍百條小巷
2011年下半年,黃強畢業了。此后,幾乎每天傍晚下班后,他都會騎車或步行出發,照著書上說的位置開始尋覓小街巷。有時,他一逛就到了晚上8點多,這才發現已饑腸轆轆。若是碰到下雨,他就等雨停了再去,在他看來,雨后的小巷有不一樣的味道。
帶著相機,他拍攝下巷子里的石刻、遺跡、廟宇等風光,走累了,就與巷口的老人家聊聊天,挖掘巷子的故人、故居、宮廟等傳說。與此同時,他還到處查閱方志委編制的書,或到書店淘古書,進行佐證。
黃強說,這些小街巷總能帶給他驚喜。它們有的蜿蜒曲折,走著走著就是死胡同了,有的則走到頭又可拐入另一條巷子,給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他還發現了很多古井,有一孔井、二孔井、三孔井、四孔井、六孔井,但就是找不到五孔井。一些街巷的名稱也很有意思,比如開元寺附近的一條巷竟有土地巷、井腳巷、文魁巷三個巷名。走訪中,他還拍下了不少石敢當的照片,它們形態各異,萌態十足。
這樣的走訪黃強堅持了一年半左右,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網上推介古巷 計劃手繪地圖
走訪結束后,黃強精心挑選出99條巷子,圖文并茂地介紹到網絡上。從去年9月25日開始到今年4月26日,他整整花了7個月的時間,在微博上記載了這些巷子的名稱、位置、得名原因及相關的故事傳說。
“刺桐城里有100多條小街巷,各有故事、傳說和獨特的味道,只要我們愿意去感受、去發現,就能體會什么是泉州味道。泉州不是只有開元寺、清源山、洛陽橋,她還有刺桐百巷?!痹谝粭l微博中,他這樣寫道。隨后配發的圖里,他附上了近百條街巷的1號門牌集錦照片。他說,舊時泉州有130多條舊街巷分布于中山路兩側,但因歷史變遷、城市建設,它們正慢慢消失,隨之而來的可能是一個傳說、一段歷史、一個信仰、一個見證的消失。因此,每條巷子的1號門牌更顯可貴,它是巷子的起點。經過搜集,他拍到了現存85%以上的1號門牌,“希望它們能一直保存下去”。
同時,黃強還花費四五個月手繪了一張完整的泉州地圖?,F在,他正準備再畫一張“刺桐百巷”地圖,里面將會詳細地介紹他走過的每一條巷子、經過的寺廟以及看到的各種景色。(記者 吳志明 陳小陽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