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報記者 吳月芳
呂波 文/圖
▲考古人員進行挖掘
▲明朝古墓中挖出的銅鏡
本報訊 一塊工地里,相距十多米,先后挖出兩座古墓。其中,南宋古墓是拾骨后重新入葬的,屬于“二次葬”墓;而明朝的夫妻合葬墓中,兩塊千字墓志銘還保留得相當完整。昨天,位于泉州鯉城江南老年頤樂園工地的這兩座古墓全部清理完畢,明朝古墓歷經300多年深埋的紅磚斷裂面,色彩依然鮮艷如初。
這兩座墓位于江南烏石與亭店兩個社區交界處的一個山頭,3月16日工人施工時發現后立刻上報。隨后,泉州市博物館派出考古隊員參與兩座古墓的挖掘和清理工作。
靠山而建的是一座南宋到元代之間的一座夫妻合葬墓??脊湃藛T只在左邊的墓穴里發現撿骨后安放凈骨的陶罐,而右側墓穴里充滿泥沙,里面沒有任何物品。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介紹,這是“二次葬”墓,拾骨后重新入葬的。墓葬外圍并非直接被泥土覆蓋,中間還有一層明顯的碳層覆蓋,起到防潮防腐的作用,這在泉州先前的墓葬中較少發現。
10多米外的明代夫妻合葬墓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完整的墓碑、甬道、墓室。墓碑是一塊長1.45米、寬1.58米、厚0.15米的大石碑,上面用繁體字寫著“厝云處”?!澳贡?,這是明墓的典型特征?!标愷^長說。
甬道里,還挖出兩塊墓志銘,各約3000字和1000字。從銘文中可初步確認墓為明代天啟年間的夫妻合葬,距今300多年。丈夫姓王,妻子鄭氏,這個王先生可能是個讀書人??脊湃藛T還從墓室里找到一些小型的陶瓷小罐。陳館長介紹,目前兩塊墓志銘石碑已被運抵泉州市博物館,下一步將詳細解讀墓志銘,也許對補充泉州當時的歷史研究有所幫助。
最讓現場人員驚奇的是,明代墓室所砌的紅磚幾乎和現代紅磚沒有區別,歷經300多年深埋,紅磚斷裂面紅色依然鮮艷如初。陳館長說,其實古人很早就掌握了紅磚的燒制技術,閩南明清建筑多用這一類紅磚,古代紅磚在大小和工藝方面反而比現代紅磚更考究??脊湃藛T發現這座明代古墓采用糖水灰黏合,也證明了這一建筑黏合技術在閩南一帶的廣泛采用。
★陳先生撥打海都熱線通968111報料,線索費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