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18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吳圳烽 文/圖)人們常說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顏景佳,作為泉州市第一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對于一般病人來說,可能不怎么不了解他,但在泉州醫界麻醉領域,他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歷經30年麻醉醫生的生涯,顏景佳護航的病人,從剛出生的嬰兒到百歲老人,從頭到腳,從開胸到開腦,可謂數不勝數。而且,顏景佳在兢兢業業工作的同時,還善于鉆研思考,獲得了多項麻醉技術專利。
顏景佳
精妙絕倫割喉手術麻醉患者能自主呼吸
割喉,這個詞想想都令人害怕。近日,醫院來了一位38歲的女患者,因為發燒到醫院檢查,CT后發現氣管內有腫瘤,腫瘤大到將一段氣管堵塞了三分之一,病情再發展下去,就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危及生命。
經過胸外科主任許振東、麻醉科主任顏景佳等醫生的會診、研究,制定了“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麻醉下氣管切除重建”的手術方案。也就是說,在手術中,醫生給患者做了全麻,然后切開她的氣管,雖然她意識不清,但卻能夠自主呼吸,醫生切除她那段腫瘤的氣管后,再把氣管重新縫合好。
太神奇了,手術后2個小時,患者清醒過來,并能夠和醫生順暢地對答,還能喝流食。相比以往的技術,碰到這種切氣管的,都要插管幫助患者呼吸,不僅對患者的損傷大,給手術也帶來了難度。顏景佳說,以往手術兩三天后可能還插著管,不能吃不能喝。而這位女患者,手術后第四天就出院了。
顏景佳時常引導學生,每次手術都要善于學習和總結
說到這個病例,胸外科主任許振東說,“我都快要退休了,這種病例才遇到過幾個”,許振東夸贊顏主任的麻醉技術精妙絕倫。顏主任卻反過來說,“許主任他們的技術更是一流,將切斷后的氣管重新縫合得滴水不漏,真的是很完美”。自己當了整整30年的麻醉醫生,顏景佳也被這個病例“震驚”到,他和同事們又一次創下了全省首例的記錄。
記者在病房見到了這位病患,術后兩三天的她,除了下巴下面的傷口,其他就跟個正常人一樣,完全看不出她剛剛做了氣管切開手術?;颊呒覍倏孪壬f,幾位主任不僅技術好,人也很好,前前后后都來關心詢問。
顏景佳工作時總是很嚴肅
穩如泰山 他堅持守好“生命攸關的崗位”
顏景佳說,麻醉醫生,其實站的是“生命攸關的崗位”,當患者的意識消失了,他們才開始工作,是一個責任大、風險高的職業。30年前,顏景佳還年輕,麻醉也才剛從基本發展延伸向國際接軌的階段,自己就想選擇更加有挑戰性的工作,誰知道,一做就停不下來。
從新生兒出生,到百歲老人換髖骨,開胸肺手術,所有科室醫生要做的手術,顏景佳幾乎都遇到了。
有一次肺部手術,自己的學生在插管的時候突然插不進去,跑去取工具還沒回來,顏景佳就已經不動聲色地把管子插進去了。顏景佳說,麻醉醫生這個職業,靠的是鎮靜自若。不能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工作,一定要不斷地學習和總結,一個手術下來,就要想想不夠完美的地方在哪里,下次要改進。顏景佳常常教導自己的學生,要“溫故知新”。
同時,要保持很好的心態,在手術室里,各種突發的情況很多,病人突然血壓高、心率低、大出血等,“遇到這種緊急的場面,我們更不能亂,也不能慌”。所以,工作的時候,顏景佳很少笑,一臉的嚴肅。大家稱他穩如泰山,只要有他在場的手術,大家都能把心放在肚子里。
顏景佳(左)與胸外科主任許振東在討論病例
學無止境 他鉆研出麻醉技術多項專利
工作的時候,顏景佳穿的是綠色手術服,他說綠色代表著生命力,希望每一臺手術都順順利利。在他看來,麻醉醫生不僅是“幕后英雄”,還是個“老司機”。一臺手術下來,他們是最早進手術室,又是最晚離開手術室的醫生,要從頭到尾保證病人的安全,直至把病人送到病房為止。
所以麻醉醫生的工作時間,基本不固定,有時候早上一早來手術,一直忙到晚上七八點,手術多起來,連軸轉,遇到危重的病人,有時候都要憋著,連洗手間都上不了。
作為一名老司機,麻醉醫生如果開車開得穩,病人麻醉后就會很舒服。顏景佳說,他們力爭優化麻醉方案,讓病人感到更舒適,有一些病人在手術麻醉后會出現頭暈、嘔吐的癥狀,目前,他們正在研究穴位療法處理和防治。
愛學習善于總結,還擅長“發明”。僅去年年底,顏景佳就發明了“一種定位DLT插管深度的電子卷尺”、“一種改良充電端口的立式電子視頻喉鏡”、“一種用于雙腔支氣管插管的電子硬鏡”三項實用新型專利。
人物名片:顏景佳,泉州市第一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麻醉學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泉州市高層次人才,福建省創雙高重點學科麻醉專業學科帶頭人。曾發明多項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