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規范整治 明確責任管理部門
早在2017年,泉州市政府就出臺了關于開展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實施方案,其中提到,舊衣回收箱進小區,與小區物業攜手,與業委會溝通協商,在回收箱滿的時候通知去清理,方便管理也使得回收箱的實施更規范化。
“‘進小區’是舊衣回收未來的規范化發展之路,這是舊衣回收企業負責人的共識。”大林先生表示,現在回收箱多放置在路邊,滿了來不及清理,市民也不方便投放。遺憾的是,找不到主體管理部門,舊衣回收企業也難以施展拳腳。
記者了解到,除了工商部門對回收廢品發放許可證,具體關于舊衣回收這塊,并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
大林先生建議,公益回收舊衣是環保也是公益,政府部門應該明確管理部門,規范秩序。比如在小區、街道統一地點設置,給公益組織的舊衣回收箱設計統一標志,制定規范的管理制度,公布正規的回收機構。在激發市民捐贈舊衣服,宣揚社會正能量同時,要將那些偽公益回收箱清出城市街面,避免因捐贈信息不暢、回收箱亂擺放影響道路通行等諸多原因,讓公益性的舊衣回收箱受傷害。
整合發展成立回收公益聯盟
“光靠公益組織舉辦宣傳活動現場收集廢舊衣并非長久之計,只有將回收箱網點全面鋪開,引導居民主動投放廢舊衣,才能形成長期的舊衣回收機制。”泉州市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的愛心團隊很少開展舊衣服回收的活動。因為回收來的舊衣服要經過洗滌、烘干、消毒、翻新、整理裝袋等多道程序,不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還必須考慮到受贈者的想法。
“我女兒有很多很好的衣服想捐,有人跟我說要自己整理好,自己聯系受捐人士,還要自己打包送到郵政,這實在太過麻煩了。”家住泉州市區的老人陳先生告訴記者,他覺得捐舊衣舊物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如果過程過于煩瑣會降低大家的捐助熱情,希望可以成立相關組織,讓大家足不出戶也可以捐贈衣物。
老人建議,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牽頭,整合多家回收單位的資源,組成舊衣回收公益聯盟。通過這個聯盟有計劃地做好舊衣服回收箱的設置與布點工作,同時開展上門回收服務。
位于刺桐北路的一個舊衣回收箱表面污損
透明管理公開回收流程信息
部分市民不信任舊衣回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回收流程的不透明。
市民莊女士建議,相關管理單位如果能借助技術手段,建立信息網,將回收流程做成“物流信息”,每一步都清清楚楚展現在市民面前,將流程透明化,就能大幅度提升市民對于回收箱的信任。一旦建立信任關系,就會有更多人將舊衣投放到回收箱,這一項公益事業也將日益好轉。
莊女士說,對愛心慈善這一行業的透明管理訴求一直存在,也在被不斷加強。如果構建遠程監控體系,對回收的流程進行實時監控,無疑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回收流程的透明度,對促使裝卸環節和清潔整理的規范操作起到有效監督的作用。進而,也將倒逼管理單位更為重視先進回收整理技術的應用,以及加強員工職業道德的培養和積極提升管理能力。
多方監管引入第三方公益組織
“公益就是沒有收益的事,有人愿意做是很好的。”華僑大學周老師學習的是行政管理,談起舊衣回收箱,他十分支持,“要持續發展下去,政府的支持是很必要的。”
他表示,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社會公共資源的投入,支持民間公益組織的建設與發展。對于舊衣回收管理亂象和信任度低的問題,政府應鼓勵民間公益組織對開展舊衣回收的公益性企業活動進行監管。同時,建立激勵機制,分擔民間公益組織的監管成本,對公益性企業實施獎勵,多方位推動這一公益之舉良性發展。(記者 魏婧琳 實習生 翁欣桐 黃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