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22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見習記者 袁靜靜 陳燕燕)作為泉州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區,北峰見龍亭小區一直以來“風波”不斷。日前,又有小區住戶通過“海湃”客戶端報料稱,見龍亭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不作為,小區監控大部分是損壞的,住戶停在樓下的電動車常被偷。
今天上午,閩南網記者走訪見龍亭小區,不少住戶向閩南網記者反映,“小區的電動車丟得有點頻繁”。
小區架空層停放著不少電動車
【投訴】
住戶:幾乎每幢樓都丟過電動車
上午10點左右,閩南網記者來到見龍亭小區。一住在瑞龍苑的老伯激動地說,去年在自家樓下他被偷了3部電動車。“我把車停在小區樓下,有時候忘記上防盜。轉眼功夫,車就不見了”。
老伯告訴閩南網記者,小區住戶多把車停在住宅樓的架空層。閩南網記者看到,盡管是上班時間,但每幢樓的架空層都停放著不少電動車,有些通道甚至因為停放電動車而被堵住。
在見龍亭小區經營小賣部的蔡先生說,“小區的治安真的不行,幾乎每幢樓都丟過電動車。”早前,蔡先生的鄰居因為趕時間把車停在樓下,上樓放下菜,人下來時車就不見了。
小區的監控形同虛設,不少探頭都是壞的。蔡先生的小車停放在地下車庫,被人惡意掰彎車牌,向物業提出調監控的要求,沒想到卻被物業告知監控看不了。蔡先生說,希望能盡快修繕小區攝像頭,加強保安力量,保障小區安全。
【回應】
物業:設有專門停車場,但不“受寵”
負責見龍亭小區日常管理工作的是泉州市住統物業管理公司。該公司經理陳志鵬說,因為見龍亭小區面積大,且為開放式小區,管理難度大。“為了讓住戶停放電動車,我們在小區劃了4個非機動車停車場,有專人看管,還可充電。住戶每月需為每部電動車繳納30元停車費。”陳志鵬說,4個停車場規模不小,可容納上千部電動車。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幾個停車場不“受寵”,人氣不高。
他介紹,一些小區住戶不愿意支付費用,覺得停車場離家有一小段距離,為了方便直接把車停放在架空層。陳志鵬說,住戶不愿意配合,他們也很苦惱。
監控設備舊人員不足 爭取今年更換
自2011年交房后,小區49幢住宅樓共安裝了300多個攝像頭。陳志鵬介紹,從總體上來說,監控的數量還是偏少,有些攝像頭已老化、清晰度低,對安全監控起不了實際作用。同時,他也表示,目前小區物業只有十幾名安保,人員調配方面也存在不足。
“管理這么大的小區,日常的開支費用不小,但補貼不夠,且住戶的物業費難收。想更換新設備、增加人員,我們自己承擔不起這么多的費用。”陳志鵬說,經費不足,物業很難開展工作。今年,他們將爭取先更換小區主干道、住宅樓的監控設備,然后逐步更換整個小區的監控系統。“當然,我們的物業管理水平也需要提高,但小區安全,需要大家共同配合。”
社區:安全管理需要多方配合
見龍亭社區鄭書記在接受閩南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以來,經常有居民到社區投訴電動車被偷。據統計,去年一整年,見龍亭社區共接到報警案件32起,基本與電動車被盜有關。
鄭書記說,作為開放小區,見龍亭有3個大門、4條主干道,每天進進出出的人員多。他說,小區規劃的地下停車場使用率不高,更多住戶喜歡把電動車停在樓下,把小車停在路邊。“小偷偷一部電動車,就兩三分鐘的事。去年,我們和物業也多次協調停車場的事,給住戶分發了不少宣傳資料、在架空層張貼安全提示,希望業主能加強防范意識,按規定停車,但效果不明顯。”鄭書記表示,接下來,居委會表示將繼續加大安全宣傳和治安聯防。
同時,他也表示,想要做好小區的安保工作,需要業主、物業和社區的積極配合,三管齊下,方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