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泉州市將以購買公益性服務崗位的方式,為全市163個鄉鎮(街道)各配備1名養老救助協理員。
今年,民政工作將繼續以改善民生為核心,進一步提高民生保障能力。在完善社會救助救濟體系方面,進一步提高農村低保標準至扶貧標準,實行“兩線合一”;投入900萬元,為2500名特困失能老人實施政府購買服務;籌集150萬元臨時救助資金用于開展“救急難”工作,托好社會救助底線;加快建立經濟狀況核對機制;不斷健全和完善農村低保安居房建設制度,落實好348戶農村低保安居房建設項目。
在完善救災和社會福利服務體系方面,進一步創新“慈善超市”建設和運營模式;投資1000萬元改造提升200個自然災害避災點,抓緊市救災物資儲備庫項目的后期配套建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廣泛吸收社會資本投入到養老服務行業,實現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數30張以上;加大農村養老服務設施投入力度,計劃投資2000萬元,繼續新建100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計劃總投資1000萬元,完善和拓展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同時配合省民政廳,以購買公益性服務崗位方式為全市163個鄉鎮(街道)各配備1名養老救助協理員。
民政部門還將繼續探索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及完善社會事務管理體系,計劃補助500萬元開展20個新型社區治理,同時建設36個城鄉社區服務站,提高城鄉社區建設整體水平;加強婚姻、收養規范化建設,提高便民服務水平;積極推進城鄉公益性骨灰樓堂和公墓建設工作;穩妥推進社會組織與行政機關脫鉤工作;強化地名標識設置;落實投資100萬元繼續扶持培育10個老區特色產業示范項目等。(記者 葉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