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跟梧州中山小學的同學們終于在線上見面了!我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隨著熱情的開場白,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德育處主任林茵老師帶著小“助教”——提線木偶亮相,向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萬秀區中山小學同學們打招呼,屏幕那端傳來了一陣歡呼:“是提線木偶!”
這是鯉城首個跨省“5G+專遞課堂”讓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中山小學師生云端相見,同上一堂課。
這堂課由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的林茵老師和梧州市中山小學的張曉蕾老師共同執教,她們分別講解泉州提線木偶和廣西杖頭木偶的結構和文化特點,并通過小組木偶知識競賽、兩地方言教學、簡易杖頭木偶制作、壓腳鼓演奏體驗等線上沉浸式文化交流,進一步加深兩校學生對中華木偶文化的了解。
“開課前,兩校授課組充分溝通交流,進行4次的線上備課打磨,做了近一個月的準備。”林茵介紹道,這是學校首次與省外學校一起線上授課,為確保課程環節流暢,兩校授課組提前熟悉平臺操作方式,并多次連線調試設備,不斷調整優化課程,“40分鐘的線上課堂,學生們認真專注,對兩地木偶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看到學生們頗有收獲,林茵深感欣慰。
這堂生動的“5G+專遞課堂”,也充分展示了學校多年美育成果。近年來,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積極開展泉州提線木偶進校園活動,開設木偶藝術教育校本課程,編排創作的木偶節目在各類賽事中屢獲佳績,提線木偶戲《鬧春》更是摘得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獎。“此次嘗試,不僅是兩校木偶教學成果的交流展示,也是對美育智慧教育的一次探索,為兩校搭建了更廣闊的交流平臺。”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副校長吳婷婷表示道。
近年來,鯉城持續加強“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建設,開展“5G+專遞課堂”試點活動,推廣“老城帶新區”的網絡教學、網絡研修共同體的教研模式,實現老城新區師生“同上一堂課”。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與梧州市中山小學的云端課堂,是“5G+專遞課堂”的一次新探索,從“老城帶新區”模式,延伸到“跨省交流”模式,對擴大學校品牌效應有重要作用。
今年,鯉城將持續拓寬“5G+專遞課堂”的覆蓋面,在泉州凌霄中學、鯉城區華巖中心小學、鯉城區第五中心小學、鯉城區培新中心小學、泉州市上村小學等5所鯉城區屬中小學校與市直學校(泉州五中、泉州市實驗小學)開展“5G+專遞課堂”試點校結對幫扶,以及鯉城區實驗小學與鯉城區第六實驗小學、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與鯉城區第三實驗小學開展區級試點校結對幫扶的基礎上,推動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學和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學加快試點建設,并向轄區中學拓展,加速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促進鯉城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李淑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