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費者維權日還沒到,打假熱潮已在各大城市輪番上演,今天某市銷毀假冒消防器材,明天某市銷毀假冒書本。與此相對的是,廣大農村很少傳出此類的消息。這當然不是說農村無需打假,而是因為當前職能部門對消費維權的關注,城鄉間存在差距。
“康帥博”方便面、“太白兔”奶糖、“瓢柔”洗發水、“周佳牌”洗衣皂等,在一些農村集貿市場和便利店,“山寨貨”隨處可見,其仿真程度之高讓人咋舌??康土膬r格和以假亂真的賣相,這些“山寨貨”在農村市場大行其道。還有農村群眾深惡痛絕的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往往使農民一年的血汗付諸東流。
對農村市場的假冒偽劣商品,往年也查出過,但一批假貨被付之一炬,沒過多久又一批假貨悄悄爬上農村貨攤。究其原因,首先是假貨背后長長的利益鏈,使造假售假者甘愿鋌而走險;其次是打假執法就像“割韭菜”,集中行動過后便基本上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對假貨是“民不舉,官不究”;再者就是現有的執法力度對制售假貨的責任人和企業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造成人身傷害的案件,一般都以罰些款了事。
農村人口多市場大,人們對假貨的防范意識相對薄弱,加之農村群眾收入偏低,廉價是大家選購商品的首要因素,種種原因之下,農村市場成了假冒偽劣商品的“樂園”。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惠農政策,農民的“錢袋子”逐漸鼓起來了,但消費維權仍停留在初級階段。這里有意識淡薄問題,也有個人維權成本高的障礙。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時節,農藥、化肥旺銷。執法部門、服務組織多關注廣大農村的消費維權,深入遍布鄉村的商店貨攤查處假冒偽劣商品,對于保障春耕備耕生產活動順利進行,保證今年糧食生產有個好收成,保證農民群眾勞有所得,都十分必要。相關方面也應積極總結經驗,加大執法力度,提高打假實效,使打假執法做到“斬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