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省一建下洋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的A、B、C地塊土地房屋征遷被列入市區征遷“百日攻堅”項目,其中B地塊所涉范圍為新市中路176號9、10、11棟,共需征遷住戶92戶。
6月18日晚,隨著9棟的最后一戶征遷戶簽訂征遷協議,省一建下洋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B地塊征遷任務全面完成。
“征遷任務‘清零’的那一刻,我們沒有非常興奮,反而是特別平靜。因為大家都真正‘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做征遷,我們堅信最后一定能把征遷的事辦成。”B地塊征遷組組長、城關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楊欣薔感嘆道,現在雖沒了那時征遷的艱辛感覺,但是很多征遷往事卻歷歷在目。
二次出發,征遷調方案
B地塊所涉征遷樓棟都為水泥預制塊結構,是上世紀80年代所建,房屋老舊、基礎設施薄弱,并且抗震能力、堅固程度等遠不如近年建筑。為此,2012年間,該地塊居民代表向所在的城關街道、三元區住建局先后多次打報告,申請拆遷安置。
為切實解決群眾訴求,三元區委區政府、城關街道特意組織專業人員深入實地調查,之后制定征遷方案并進行“模擬拆遷”,遺憾的是直至2014年仍有個別征遷戶不同意征遷。此外,加上這期間有些“模擬拆遷”戶與水舞半山郡訂房等歷史遺留問題牽扯較多,B地塊征遷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既是攻堅任務,更是為了該地塊住戶6年之久的拆遷心愿,今年市區征遷“百日攻堅”行動啟動后,項目征遷指揮部和城關街道、社區主動作為,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精神,迎難而上,開始了二次征遷之路。
此次征遷的原定安置方案中,B地塊的安置房建在A地塊,B地塊征遷戶需在2018年6月前完成騰房,等自行過渡到安置房建成時再回遷。而街道征遷組入戶調查摸底時發現,92戶征遷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居民是80歲以上老人,他們年紀大行動不便,不想二次搬遷。
發現這個問題后,征遷組及時將這一情況反饋至項目征遷指揮部。經過多次協調,B地塊的過渡安置方案作了修改:征遷戶可以選擇自行過渡,或者等安置房建成后直接搬去新房。最終,高齡居民的二次搬遷難題以這樣的方式圓滿解決。
戮力共為,征遷加速跑
“別人節假日,我們正是忙碌時。”城關街道黨工委書記蘇奕泰說,因為節假日征遷戶在家時間較為充裕,所以自征遷以來,征遷工作人員都是簽到在社區,考勤在社區,并且大家都自愿放棄了周末休息時間,就連清明、五一、端午等法定節假日都持續奮戰在征遷一線。
今年,該地塊所在的城關街道把項目征遷攻堅與“作風轉變年”“能力提升年”相結合,堅持領導到一線指揮、干部到一線工作、問題在一線解決——“一線工作法”,并秉承前期用心、隊伍齊心、推進盡心、服務暖心、辦事公心——“五心”工作法,戮力共為,推進征遷工作加速跑。
同時,項目采取掛圖作戰,實行每天一通報、每天一點評、每周一上午召開工作例會、每周五下午進行匯總分析制度,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進行分析研究,做到重大問題不過夜,重大決議都形成文件。征遷組還采取“先易后難、以點帶面、逐個突破”方法,通過挨家挨戶反復走訪,給征遷戶送政策、算補償,幫助拆遷戶算好經濟賬、環境賬、長遠賬,引導住戶支持征遷工作。
此外,項目征遷指揮部還建立征遷攻堅微信群,通過曬入戶、曬簽約、曬服務、曬進度、曬問題等,形成比學趕超、你追我趕、爭先不示弱的良好氛圍,也相互交流、借鑒經驗,尋求征遷難題的解決辦法。
攻堅克難,辦成征遷事
家住9棟的林阿姨,現住房64.25平方米,按征遷政策可上靠90平方米安置戶型,可她的愿望是置換105平方米戶型,所以一直不愿意簽訂征遷協議。隨后,征遷組邊繼續做她的思想工作,邊隔三差五與其他征遷組溝通交換信息,希望能找尋到愿意以大換小的戶主。功夫不負有心人,征遷組中間做媒人,促成了林阿姨與A地塊的一位賈先生達成換戶型協議,她于4月5日簽訂征遷協議。
“耐心把政策、好處與居民們講清楚、解釋透,他們最后都會支持拆遷!”B地塊征遷組副組長何崇宏介紹,家住10棟的81歲應阿婆,因為擔心90歲的老伴行動不便,也舍不得住了幾十年的老“窩”,她剛開始并不同意征遷。征遷組請來了老人家兩個孩子幫忙做思想工作,還隔三差五到老人家里聊家常,介紹新房有電梯方便快捷、小區設施完善環境好等,最終經過20多次交談于5月28日促成簽約。
“一步一個腳印,大家齊心合力,堅持公心原則,盡心解決難題,暖心做好服務,終于為老百姓辦成了征遷這件事。”楊欣薔說,現在走街串巷,她經常都會被居民們問候一聲辛苦,或受邀進屋喝茶,或受邀一起吃飯聊家常,總感覺心里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