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了解到,另一名剛畢業的女孩王紅(化名)也有類似經歷。她稱,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她退學需要支付貸款額20%的違約金。
據悉,南昌市紅谷灘新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已介入此事。有學員稱,此后該公司的態度已發生變化,同意他們退學,無需支付課程費用,但事情并沒有完全解決。有學員擔心,貸款協議并不在自己手中,以后是否會以“師徒貸”的名義再扣款,是否會影響未來個人信用記錄?他們希望能徹底解除貸款協議。
相關部門初步調查發現企業存在超范圍經營
1月20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前往位于南昌紅谷灘新區的南昌阿甲科技有限公司采訪,該公司一名工作人員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請求。
“我們的事情,我們自己會處理。”這名工作人員說。問及“師徒貸”究竟是什么?對方并未回答。記者在網上進行檢索,未找到準確信息。
這家公司在58同城網站的介紹為:“阿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軟件開發、設計建設的IT互聯網公司。”但并沒有提及該公司涉及培訓業務。
記者查詢到南昌阿甲科技有限公司的信用信息,2017年12月12日才成立,經營范圍包括:計算機軟硬件技術開發、技術服務;計算機技術咨詢、技術開發、技術服務。
記者發現,該公司的總經理李某,與借款協議中的出借人姓名相同。記者試圖求證此事,多次撥打其電話均無法接通。
南昌市紅谷灘新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沙井分局的一名工作人員透露,初步調查發現南昌阿甲科技有限公司存在超范圍經營,已經對該公司下了相關通知。
該公司工作人員曾對學員提到,國內一家知名手機生產企業與該公司有合作,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聯系到這家手機生產企業,對方表示與南昌阿甲科技有限公司沒有任何合作。
記者查詢發現,全國還有多家以各地命名的阿甲科技有限公司,且法定代表人都為同一趙姓者,公司成立時間多為2017年,部分為2018年。
青年若遇“培訓貸”可以撥打12355求助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黃樂平表示,用人單位以招聘為名收費一定是違法的。他進一步分析:“相關法律規定,作為用人單位,有給員工提供業務培訓的義務,上崗培訓不能收取任何費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二十八條明確規定:企業應當承擔對本單位的職工和準備錄用的人員進行職業教育的費用。
“一個科技公司,但不是一家有資質的培訓機構,為什么對外大肆開展培訓業務?”黃樂平提出疑問。他提醒,年輕的求職者對于類似的貸款一定要留心,如果以后還不了貸款,可能會影響未來個人信用。
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姚建龍認為,類似的貸款屬于典型的“培訓貸”,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有的公司會以此打擦邊球。
姚建龍介紹,國家已經關注到“培訓貸”現象,多部門在2017年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和職業培訓機構監管,依法查處“黑中介”和未經許可擅自從事職業培訓業務等各類侵害就業權益的違法行為,杜絕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以培訓、求職、職業指導等名義,捆綁推薦信貸服務。
“如果遇到類似的問題,青年求職者可以撥打12355進行求助,這是共青團設立的青少年服務平臺熱線電話,后臺有律師和法律專家,可以提供相應的幫助。”姚建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