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來臨,市群眾藝術館開設美食小課堂“柿柿如意”湯圓親子制作活動,邀請30組親子周末參加體驗,感受節日氛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能讓孩子了解冬至文化典故,掌握湯圓制作方法,還能品嘗自己制作的湯圓,活動很有意義,有利于民俗文化傳承。”參加活動的家長說。
圍繞“我們的節日”品牌,市群眾藝術館在節假日舉辦了“知味莆陽”五一非遺美食嘉年華、“莆陽雅韻”中秋詩會等活動,錯時延時開放惠及約4.2萬人次。
今年以來,市群眾藝術館提升服務效能,推出夜間延時開放書畫展廳,周末開放非遺展廳、書畫展廳、道德模范展廳,預約開放培訓中心,常態開放市群眾藝術館廣場和莆陽書房群藝館等,讓民眾享受延時錯時公共文化服務。
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是賦能營商環境的一項舉措。市文旅局在莆田市公共文化場館多措并舉推動錯時延時開放服務,豐富民眾業余生活。
作為莆田市首批推行錯時延時開放試點的公共文化場館,市圖書館不斷擴大延時開放服務范圍,分館莆陽書房率先夜間開放,隨后總館每周五到周日實行夜間開放,并及時運用網站、微信等新媒體推廣。錯時延時服務,讓更多民眾走進圖書館,接受文化滋養。
市博物館“線上+線下”“保護+利用”融合推進,錯時延時開放取得成效。3月4日起,該館增加每周日夜間開放,提供了夜間參觀游覽、學習知識的靜謐之地。其間,舉辦了“五福燈籠手作活動”“莆仙話彩繪手作活動”等“莆陽爽夏·莆博夜游”系列活動,服務教育“雙減”。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群眾感受“博物館的奇妙夜”,市博物館也成為夜生活的新地標。
市博物館還創新“博物館+圖書館”雙館雙融服務模式,充分利用博物館四樓連廊和古譙樓,把市圖書館“搬到”市博物館和古建筑,設置市圖書館的博物館和古譙樓分館,分為圖書借閱區、文創產品展示區、休閑餐吧、兒童閱讀空間、自習室等。群眾既可漫步國家4A級景區綬溪公園、逛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參觀市博物館,又能在莆陽書房放松身心。此外,市博物館一樓外圍設置莆陽集市融合非遺手作、藝術展演、美食美工、親子娛樂、網紅打卡、茶藝花藝等多種業態,點亮“夜經濟”,做旺“新夜態”,促進文旅消費升級,激發城市經濟新活力。
全媒體記者黃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