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設立領導小組
“頂層設計旨在沖破各種利益關系”
國家體改委撤并后,改革的職能主要由國家發改委負責。
毛壽龍提出,發改委自身也是改革對象,如審批權的改革,就觸及發改委的自身利益,因此發改委并不適合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牽頭部門?!皻v經35年,改革已經不只局限于經濟領域,也涉及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體制改革,任何一個職能部門都難以擔負這樣的重任?!?/P>
遲福林認為,當下已進入改革深水區,一項改革措施如果觸及利益格局,就會引發矛盾和阻力,“現實情況要求中央抓頂層設計,來協調部門利益、地方利益、企業利益等利益關系”。
竹立家表示,接下來的改革都是啃“硬骨頭”,只有成立一個利益超脫的機構,才能推動改革走向深入。
誰來擔任小組組長
“涉及全面改革,總書記或出任組長”
受訪專家學者們認為,按照此前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農村領導小組等中央領導小組的組織機構設置“慣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組長可能由黨中央的最高領導出任,副組長等組員應包括其他政治局常委和委員,以及來自相關國家部委的部長。
毛壽龍認為,三中全會公報提出了“五位一體”改革,以及軍隊、黨建等多方面改革,“如果只涉及政府改革,或者仍局限于經濟體制改革,那么可以由總理擔任組長。之前的國家體改委就采用了這樣的組織架構模式。但是涉及軍隊、黨建這樣的全面改革,組長可能由總書記擔任”。
此外,按照慣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應下設辦公室。毛壽龍認為,辦公室主任應該由中央書記處書記或者正部級以上官員出任,推動全面實施,“頂層設計”的政策真正落實。
地方黨委應設統籌協調機構,推進改革
三中全會公報提到,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
對此,受訪專家們認為,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基礎上,各省份黨委也應設立改革統籌協調機構,保證改革的“頂層設計”能夠自上而下貫徹實施,同時破解盤根錯節的地方利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