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刑假釋,鼓勵服刑人員積極改造的手段,絕非罪犯逍遙法外的“后門”。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補充規定》。補充規定明確,對拒不認罪悔罪的貪官不予假釋,一般不予減刑;被判處無期徒刑和由死緩減為無期徒刑的,執行四年以上方可減刑。同時強調對貪污賄賂罪犯適用假釋時,應當從嚴掌握。
倒得“轟轟烈烈”,判得明明白白,貪官落馬領刑被社會全程圍觀,曾經風光無兩,一朝成為廉政教育的教科書式素材,但進入監獄之后,他們往往就淡出了公眾的視線,個別服刑貪官因為不當減刑,引發公眾質疑。
最高法此次提高貪官減刑假釋門檻,就是對類似現象的一個明確回應:公平正義容不得死角——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司法程序任何一個階段留口子,就會嚴重影響公平正義,嚴重影響司法公信。
公平正義,就是要讓所有違法犯罪者獲得不打折扣的懲處。司法程序不是搭臺唱戲,不是抓了、判了、輿論點贊了就可以曲終人散皆大歡喜。依法規范執行刑罰,罪犯得到有效改造,罪行得到應有懲罰,這才是公平正義的應有之義。
早在2014年,中央政法委已經出臺意見,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可能出現的司法腐敗問題,進行制度約束。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將不得減刑、假釋的終身監禁引入法律“江湖”。最高法也在2016年公布《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明確了有關罪名減刑的間隔、限度。本次出臺的《補充規定》,則以《刑法修正案九》為節點,本著從嚴減刑、從嚴假釋的原則,讓犯貪污賄賂罪的原國家工作人員減刑、假釋制度,更加嚴密完善。
一系列規則將制度的籠子編織得更加細密。擊破“暗箱”,給貪污腐敗者定制“手銬”,既要讓陽光照進“牢籠”,還要在“牢籠”上再加一道安全鎖。
規范貪官減刑,也是為了讓正風肅紀不留死角,保衛反腐敗斗爭的勝利果實。
十八大以來,“打虎拍蠅”早已深入人心,黨紀國法“雙籠合圍”收獲的是民心紅利。從“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到“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再到“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正風肅紀的成績來之不易。
但是個別人,在反腐敗斗爭的高壓態勢下,仍抱有僥幸心理,不收斂不收手,甚至有人用一點點芝麻大的小權力,就干成了任何人想都不敢想的枉法亂法之舉。反腐沒有完成時,壓倒性勝利的局面稍一放松便有失去的危險。
目前正在開展的掃黑除惡斗爭,已經并且會繼續打掉一批“保護傘”,人民群眾交口稱贊。查辦雷厲風行,懲處不能留有漏洞,更不能前面抓、后面放,上面收、底下漏。全鏈條不留漏洞,守住法律的底線,才能留得住成績,留得住信任,留得住人心。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強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此次最高法公布《補充意見》,雖然只是針對職務犯罪,卻已經傳遞了整頓減刑、假釋“亂象”的清晰信號。讓服刑的罪犯沒有空子鉆,沒有歪路走,沒有面子賣,護的是正義,守的是民心。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裁判的價值在于執行。
執行好刑罰,把好減刑假釋關,清除公平正義“最后一公里”上的障礙,才能真正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作者:蘇航 歐陽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