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整治,河底的淤泥已經清理了,現在水特別清澈,路過也沒異味。”近日,武夷山市生態環保督察協調聯絡領導小組工作人員開展常態生態巡查時,家住水電溝片區的王阿姨笑著說。
王阿姨說的整治工程是水電溝片區污水整治工程,水電溝片區是武夷山市主城區、度假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項目(一期)2023年度建設工程八個片區之一。“我們已完成1.7公里河道清淤、主管鋪設,110余戶居民管網接入污水處理管網,并新建生態護坡700米。”武夷山市至誠市政綜合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翁武彬介紹,該工程預計12月底完工,屆時,不僅可實現雨污水分流,提升河道排污功能,保持引水灌溉功能,汛期還能調節溝渠水流量,起到防洪作用。
這是武夷山市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常態化生態巡查以來,協同監督、動態摸排、落實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一個縮影。督察組通過開展溯源排查,發現雨污水管網錯混接“病害”所在,梳理問題清單,交由專業機構制定方案,并介入督促相關部門進行改造施工。
該市城市管理局局長曾紀貴介紹,2019年以來,武夷山在溯源排查、管網覆蓋、污水處理體系等方面持續發力,累計籌措資金6.1億元,全面推進污水處理系統提質增效重點項目攻堅。
近年來,武夷山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創新推動“一委統籌、兩長協同、三員合一”“法治護航生態文明建設”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機制,讓生態理念深植碧水丹山。為了更好凝聚監督合力,武夷山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紀委監委、大督查組三方立足各自職能,協同貫通生態環保委監督、監察監督和督查監督,從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搭建溝通平臺、問題線索轉交、合力督促整改等各方面,構建起生態環境協同監督工作機制。
綠色映底蘊,山水見初心。協同監督機制發揮了“1+1>2”的聚合作用,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合力,提升治理效能夯實生態基底。2022年,武夷山市公眾對生態環境滿意度居南平第一。今年1-10月,武夷山市主要流域、小流域、飲用水Ⅰ-Ⅱ類優質水比例達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主要流域水質排名南平市第一。(張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