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
原為紙廠曾關停半年產塑200噸
走訪過程中,當地一名吳姓村民和一名唐姓男子主動與記者搭話,吳某自稱是該廠房擁有者,唐某則是塑料廠現場負責人。
吳某就住在廠房隔壁,他說,該廠原是一家造紙廠,由他經營,后因環保問題關閉,“根據村里的意思,又招來這個廠”。記者追問“村里的意思”是否是村委會的決定,吳某未作回答。而詩南村村委會的吳書記竟稱,“這個水只是洗塑料米,也沒加漂白劑,應該也沒什么……”
唐某稱,污水直排東溪是因沉淀池壞了,“工廠開工才1個多月”。不過,據當地村民和廠內工人所述,塑料廠存在并生產“至少從年初就開始”。工人計件發薪,記者在廠內看到的一本“賬本”,記錄今年4月底至今,廠內工人“產量”總計達40萬斤合200噸。
碼頭鎮政府企業辦:不知工廠被變更他用
南安梅山工商所執法人員抵達后,證實該廠是無證生產。
碼頭鎮政府企業辦孫主任到場后,對于廠房被用作生產再生塑料米并違規排污一事,十分驚訝,并證實該廠原為造紙廠,但此后因淘汰污染嚴重、產能落后的中小企業,而改為一家紙箱廠,他們并不知曉該廠何時變更為塑料廠,也從未發現該廠的排污問題。
當地村民稱,該廠排污一直“偷偷摸摸”,利用水庫開閘放水沖走污水。廠內工人說,工廠從上午6點就開工,根據水庫是否開閘放水決定生產時間,最遲到下午1點就停工。
【取締】
環保已取污水樣
此案或移交警方
南安市環保局工作人員稱,根據規定,距離東溪2000米以內、涉及用水的工業項目都不會得到批準,因此,這家距離東溪不到50米的塑料廠顯然是未經環保部門審批備案的。當天,工作人員提取污水水樣,并稱將對此事立案調查,具體處罰措施將請示上級后決定。
梅山工商所執法人員現場開具“責令停止經營活動通知書”,但找不到該廠的負責人簽字確認。吳某稱,該廠為南安詩山一男子與一浙江人合資興辦,他和多名村民指認,這名男子當天有在現場,但面對工商執法人員,該男子卻對此說法予以否認。
工商執法人員稱,該廠已屬非法經營,如“賬本”所記半年生產200噸塑料米屬實,根據再生塑料米市價,該案案值粗估在40萬元以上,甚至可能高達百萬元,屬情節特別嚴重,已要求該廠負責人于今日前往工商所配合做筆錄,在確定涉案金額確已超過5萬元后,將移交公安機關。
為防止該廠繼續生產和排污,昨日上午,聯合執法人員找來電工,將該廠電路徹底拉斷。碼頭鎮政府表示,將加強對山美水庫周邊企業排污的監管,防止此類現象再度出現。(本網記者 涂傳之 呂波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