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隨著皮卡車響亮的發動機聲漸行漸近,上杭貧困戶賴兆寧家里廢棄的舊豬圈迎來了一批新住戶——240多只優質河田雞苗。已經閑置了三年的豬舍頓時雞聲四起,熱鬧非凡。賴兆寧的臉上也露出了歡喜的笑容。
“這240多只雞苗是我申請了鎮里的競爭性扶貧養殖項目,通過了考核得來的。”賴兆寧驕傲地向筆者夸耀著。41歲的賴兆寧是上杭縣湖洋鎮乃康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里共6口人,有勞動能力的只有兆寧與妻子兩個。此前,一家人靠養豬糊口,勉強度日。近幾年,為了響應縣里生豬養殖業污染整治的號召,賴兆寧決定不再養豬了。但是,該如何帶領一家老小脫貧致富成為了他晝思夜夢的難事。
今年9月,湖洋鎮制定出臺本鎮競爭性扶貧方案,引導有勞動力、有自主創業意識、無不良記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途徑,以競爭方式獲取河田雞養殖項目幫扶機會,激發貧困戶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創造性。項目采取政府搭建平臺、貧困戶自主經營的方式,由貧困戶提出申請,鎮、村對申請人進行考核,擇優選取20-30戶,每戶發放100-300只河田雞苗進行分散飼養,雞苗價錢由政府與貧困戶分別出資75%和25%購入。每只河田雞散養10個月以上出欄銷售,貧困戶可自行銷售,也可由政府聯系農場統一保底價回購,所得收入歸貧困戶所有。
得知這個好消息,有養殖河田雞經驗的賴兆寧率先報名申請了項目。鑒于其具備一定飼養經驗,有固定飼養環境等良好基礎,他順利通過了審核。與賴兆寧一樣,湖洋鎮有20戶貧困戶在選拔中脫穎而出,成功獲得本次競爭性養殖的機會。(通訊員 鄭嘉雯 袁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