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經濟似乎已經在風口站穩了腳跟。IMS西內提集團CEO李檬曾表示,預計未來三年國內網紅視頻的IP市場將超過2000億。而根據艾瑞咨詢集團的數據顯示,截止至今年5月,完全通過網絡而走紅的網紅,累計覆蓋的粉絲已經達到3.85億,相交過去兩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了3倍。
在網紅經濟更加成熟的國外,作為頂級品牌的奔馳公司,已經更早地看準了這個風口。在他滿看來,某種程度上,網紅比明星的宣傳更有效。在對于主打年輕人市場的車型CLA,奔馳舉辦了一場試駕比賽,他們邀請了草根出身的網紅,花3天的時間在華盛頓行駛CLA,同時需要他們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中上傳他們沿途拍攝的景色,并打上“CLA一路向前”的標簽。越來越多的草根網紅受到了品牌的青睞。
盡管如此,這并不代表什么人都能隨意在這股熱潮中分一杯羹。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再想一夜之間出現Papi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特別是對于核心競爭力不那么強的網紅,對于他們來講的紅利期也已經過去了。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仍舊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正朝著新的方向和領域拓展。更加專業更加垂直的網紅將成為主流,而一大批網紅經濟公司的出現是這類網紅背后的推手,而一條成熟的網紅產業鏈也亟待完成。
網紅經紀人:從歐萊雅和Instagram說起
在國外,網紅經濟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鏈條的兩端是網紅與品牌,而連接他們的,是無數的社交媒體與經紀公司。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看重了網紅的吸睛能力。相比來說,化妝品、服裝類的品牌成為最先運用網紅經濟來拓展市場的品類之一,他們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也更容易為消費者所接受。
化妝品牌歐萊雅早在去年的時候,便已經開始與各地的網紅進行簽約,21歲的美妝達人Kristina Bazan成為了他們的品牌時裝大使,同時歐萊雅在中東地區也簽約了5名網絡達人。然而,他們的共同之處在于,社交媒體成為了網紅與品牌之間溝通的橋梁。Kristina Bazan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擁有超過230萬的粉絲,而歐萊雅簽約的5名中東網絡達人,他們在YouTube上的訂閱數超過了2200萬。
Kristina Bazan
社交媒體應該是網紅經濟的核心之一,他們也是直接受益與網紅經濟的群體之一。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歐萊雅在2015年營銷費用占到了銷售總額的29.1%,而在營銷預算中,25.5%被投放在了數字端,包括與社交平臺的合作上。而作為根據國內網紅經濟最重要的承載平臺,微博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微博凈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4%,至1,193億美元,超過公司1.11億至1.16億美元的預期范圍。截止至今年第一季度,已經實現了6個月盈利。憑借短視頻和網紅效應,一度被視為“衰落”的微博表現出了逆勢上揚的勁頭。
作為一個開放的生態,社交媒體的對于人群的覆蓋量、活躍度相比于傳統媒體是更大更快的,同時還具備極強的互動性,而當網紅逐漸走向專業性和內容IP的階段,IP是能夠生產出有價值的內容,社交媒體是能夠為高質量的內容帶來粉絲和流量。對于品牌來說,社交媒體上圍繞網紅每天所產生的數據也是極其具有價值的。以微博為例,微博自身并不生產內容也不簽約培養網紅,相反,它將利用自己的流量和品牌支持網紅經濟的發展。
對于微博、Youtube、Instagram來說,他們就是一個大型的超市,龐大的流量讓他們對于網紅擁有強大的議價能力,而對于網紅來講,無論價格被壓得低,他們也無法脫離社交媒體去進行展示,如何擴大網紅的規模效應和經濟效應,這個時候,專業的經紀公司應運而生。
進入以短視頻生產為主的網紅經濟時代,內容制作相較于圖文時代更加專業,社交媒體經紀公司應運而生。市場上需要專業的經紀公司幫助個體網紅進行更加專業化地內容剪輯生產、形象包裝以及一系列商業變現,在這個過程中靠單個的網紅單打獨斗并非易事。同時,單個網紅自己接業務猶如打游擊,無法實現有持續性的變現模式,而經紀公司專業的運作將有助于延長網紅的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