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專題 > 專題新聞 > 正文

    改革添動能 群眾得實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來源:新民晚報 2020-09-18 17:08 http://www.vistrails.com/

      西寧作為青海省會城市,集中了全省近一半的人口,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需求十分突出;然而,地處欠發達地區,西寧的經濟體量小、資源不均衡,與民生需求之間存在著矛盾。

      西寧拿出擔當和勇氣,抓住發展機遇,用改革作杠桿,撬動民生發展。

      改革不避難點

      均衡優質資源,村里的孩子回來了

      又是一年開學季。在海拔近3000米的校園里,滿是青春的面孔。“適齡新生不僅實現了零流失,而且先后有50多名學生選擇從城里轉學回來。”西寧市湟源縣和平鄉中心校校長胡水民驕傲地告訴記者。

      而就在幾年前,他幾乎天天睡不好覺:“生源不斷萎縮,招四個班,就有一個班是空的。”

      孩子去哪了?近年來,鄉村學生不斷涌入城里就讀,“鄉村空、城市擠”,讓資源有限的西寧有點“喘不過氣”。

      變化從何而來?2016年底以來,西寧先后組建了12個跨城鄉管理的教育集團,采用“四互四共”辦學模式,以城區學校帶動鄉村學校發展。

      數學教師李生生就是西寧七中教育集團派到和平鄉中心校的優秀老師,她自制的立體教具,讓困擾學生的幾何圖形應用題變得有趣易解,一節公開課吸引縣里5所學校的同行來“取經”。

      管理互融、師資互派、教學互通、學生互動……集團化辦學,給和平鄉中心校帶來的是教學質量的改善——新建的小輪車、航模訓練基地,足以與城區一流學校的條件媲美。已經轉學到縣城的曹正強重回家門口的鄉村校,“縣城中學都沒有這樣的設施,玩得好才能學得好。”

      西寧市教育局局長王剛介紹,截至目前,西寧市已有1400余名集團鄉村校教師得到全師、全科、全覆蓋的業務幫扶指導,集團校之間累計開展教學教研活動1900余次,270多名在市區、縣城上學的孩子回到鄉村學校就讀。

      改革是杠桿,“四兩撥千斤”。西寧不等不靠,依靠全面深化改革,盤活教育、醫療、養老等各種優質資源,推動資源向欠發達地區流動,向薄弱洼地傾斜,讓基層群眾共享。

      改革持之以恒

      從“醫聯體”邁向“健共體”,健康養老更有保障

      “一年省下了快兩萬塊的看病錢。”大通縣鮑西村村民焦維炳再沒有因為褥瘡而入院,一說起家庭醫生張生壽就感激不已。

      因為意外摔傷,焦維炳長年臥床,得了嚴重的褥瘡,每年都要住院治療兩三個月,“加上家人陪床的住宿、交通、誤工費用,負擔不輕。”

      這兩年,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組建后,第一分院長寧鎮衛生院鮑西村村醫張生壽成了焦維炳的家庭醫生。“借助集團給我們培訓的醫療知識,我對老焦的飲食、作息進行調理,還教他家人如何護理。過去,咱村醫可不懂這些。”

      近年來,西寧扎實推進市縣鄉村四級緊密型一體化醫聯體改革,解決了群眾看病遠、看病難問題。“我們并不滿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設‘健康服務共同體’,著重‘治未病’。”西寧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郭偉說。

      統籌市縣健康資源,打破條塊限制,將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資源下沉、醫防互補;創新績效考核激勵機制,考核向臨床一線、業務骨干、關鍵崗位傾斜;全市722個家庭醫生團隊,進家庭15.08萬戶……一系列組合拳,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

      從“醫聯體”邁向“健共體”,西寧沒有停止改革腳步,而是“一錘接著一錘敲”,“敲”出了新格局。

      城西區古城臺街道昆東社區,藏族老人仁青拉毛每天11點都會準時來社區的“愛老幸福食堂”打飯,“飯菜葷素搭配,最貴的也只要10元,方便又實惠。”

      1個市級指導中心,30多個街道中央廚房,超100個社區幸福食堂,1000張幸福餐桌……愛老幸福食堂的“個十百千”工程,為老人打造出15分鐘助餐送餐配餐服務圈。

      獲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優秀示范城市的西寧,正將改革推向深入:居家養老精準服務,為近30萬人次的老年人購買服務2.1億元;投資1.1億元分步建成121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自籌資金1.34億元在300個農村建設“老年之家”……在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省總數一半的西寧,“居家、社區、機構、社會”四位一體的養老服務新模式正不斷完善,給老人穩穩的幸福。

      改革統籌推進

      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越叫越響

      初到西寧的人,都會驚嘆這座城市的綠。

      城區到處是樹、草、花,處處見綠,見縫插綠;曾經光禿禿的南山北山,現在郁郁蔥蔥。置身在北山美麗園中,姹紫嫣紅,流水蜿蜒,湖北游客馬東卉感嘆,“這哪像一個西部城市呢?”

      而市民更明白,西寧的綠,不只是外表,更在內里,在骨子里。

      2016年,西寧市確立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目標,優化改革組織體制,成立了全國唯一一個地方黨委專門負責協調推動綠色發展的職能部門——市委綠色發展委員會。說到部門定位,市綠發委主任徐進很干脆:既是召集人,又是護綠員;既是研究所,又是督戰隊。

      西寧的綠色發展追求,化為與市民息息相關的幾大工程:

      “高原綠”,由綠到美。南北山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9%,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4%。“甘河工業園6540畝工業用地,3年前還是雜草叢生、殘垣斷壁,如今已變成繁花似錦、綠意盎然的園博園,成為城市綠肺。”西寧園博園和西堡森林公園管委會副主任陶雅琴說。

      “西寧藍”,叫得更響。“抑塵、減煤、控車、治企、整渣”,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5年位居西北省會城市第一。

      “河湖清”,名副其實。水清、流暢,岸綠、景美,城中區市民趙德容每天都要和老伴沿南川河散步,“真是身心舒暢,天天逛不夠、看不夠!”

      改革思路一旦確立,很多難題都迎刃而解。南川河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缺錢怎么辦?“先選一塊做起來”“干出一些點上的成果”……試點兩年多,水質越來越好。

      森林生態效益分類分檔補償試點,在大通縣朔北藏族鄉10個村的兩萬畝林地上展開,補償資金三成給村民個人,用于林地管護;七成給村集體,用于質量提升。白崖村村民吳生輝成了這項改革的受益者:“家里有3個病人,我出不了門,打不了工,多年貧困。有了補償金,加上護林栽樹賺工資,在家門口就能增加收入。”

      只要是民生所需,再硬的“骨頭”也要啃。“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王曉表示,“西寧將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依托改革紅利,在小康路上爬坡過坎。”

    原標題:改革添動能 群眾得實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頻道推薦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全文)
  • 七部門聯合發布《終端設備直連衛星服務管理
  • 1870萬人次 全國鐵路迎來“五一”節前出行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看見惠安|惠安小天壇 雙擁之花綻放八閩大地 ——福建推進新時 漳州以舊換新補貼 再辟新渠道 漳州快遞小哥榮膺全國青年先鋒 “五一”假期首日 福建省文旅市場火熱 從50年前的這篇報道,感悟總書記的勞動本 蘇頌書院正式落成 廈門再添一處人文地標 廈門和美天地開門迎客 商業面積約6萬平方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