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縣葛坑鎮富地村介紹
富地村位于德化縣葛坑鎮西部,村部所在地——太保格距鎮政府所在地葛坑村僅2.5公里。東與湖頭村相連,西與龍漈、大正村毗鄰,南與上涌鄉曾坂村、湯頭鄉草村村接壤,北與葛坑、藍田村交界。全村土地面積7.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16畝,旱地173畝,林地6428畝,果園465畝,共7個自然村,設9個村民小組。全村有482戶1990人,均系漢族。
富地村地勢北高西低,海拔800多米,年平均溫度20℃,年降雨量1600毫米,主要山峰有筆架山。富地村村落分散,分別居以蘇、凌、陳、連諸姓。據史載,宋末蘇啟昌從雷峰石城遷入,明朝進士凌輝(監察御史)故居一一田地,原有御史樓(文革期間拆除)、碑坊等建筑,現僅存遺跡。1951年設立勝利鄉,轄富地、大正、龍漈等村。1984年改為富地村,市屬國有葛坑林場在富地村境內。富地村擁有較豐富的林業、水利、礦藏(瓷土、紅土)等資源。經濟以農業、林業為主,兼以勞力輸出。2010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465萬元,企業產值150萬元,村財收入9.5萬元,糧食總產量534噸,農民人均純收入7101元。盛產水稻、甘薯,林副產品有毛竹、油茶,畜牧產品主要有白鴨、番鴨、生豬。田地下徐瓷土礦是明清兩朝周圍制瓷業原料供應中心。全村60%以上的村民戶有0.5畝以上的杉木、毛竹、油茶樹。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大安、卓地、田洋仔三地的村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養殖業,成為葛坑鎮的養殖基地?,F已建成水電站1座,裝機容量160千瓦,擁有機磚廠1個。
改革開放后的富地村各項事監變化明顯。境內赤葛公路已鋪上柏油路,各村落有簡易機耕路;架空通訊網已延伸到各村落;全村擁有完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電視普及率達70%,其中田地角落已開通有線電視;衛生醫療條件逐步改善,已建成甲級衛生所1座。
自從富地村被確定為泉州市生態村后,村兩委高度重視,并專門成立以村書記為組長、村主任為副組長的美麗鄉村建設小組,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合力打造“生態宜居、休閑宜業、魅力宜游”的美麗鄉村,對照“美麗鄉村”建設的總體目標,認真開展創建工作。
?。ㄒ唬﹪@“美麗鄉村”建設主題,抓好規劃設計,做好宣傳引導。一是明確創建任務,完善組織機構,將“美麗鄉村”建設列入目前重點建設項目,創建“政府引導,村組主導,企業參與,全民共建”的“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機制。二是廣泛宣傳發動,營造創建氛圍,召開創建“美麗鄉村”動員會、推進會和進度匯報會,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三是重視規劃設計,提升創建品位。按照鄉鎮格局進行整體布局,進行逐步規劃。
?。ǘ﹪@“美麗鄉村”建設任務,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環境整治提升。一是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莊硬件水平。二是開展村莊整治,提升村莊環境水平,聘請專職保潔員,配置垃圾桶,做好村莊衛生潔化,同時進行村莊立面改建。三是開展各類活動,提升村莊軟件水平,實施優美庭院創建,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ㄈ﹪@“美麗鄉村”建設管理,抓好長效機制建設,做好后勤保障。一是加強環境管理,改善農村環境,制定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方案。二是加強監督管理,動員全民參與,加強宣傳,讓村民知曉美麗鄉村建設的意義,激發其主動參與,成立環境衛生監督小組,定期檢查,保證環境衛生質量,構建健康整潔、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三是加強資金投入,吸引民間資本,列出“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同時吸引社會實體建設農家樂、農居房和各種體育文化設施。
相信在各級領導、部門的大力支持,村兩委及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富地村的美麗鄉村建設一定會越來越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