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雕塑,散發著橡膠的氣息,能想象出個把月前它還是廢品站里的一堆破輪胎。
國慶長假,環島路曾厝垵村里,出現了一尊黑色雕像,毫不理會周圍鼎沸的人聲,專注地盯著手機。很多年輕人認出,它是羅丹作品《思想者》的復制品,不同的是雕塑手上的那把6S手機,以及一身繁雜的輪胎紋理。“放在幾年前,端坐埋頭還是個沉思的思想者,現在是個年輕人坐著都頻繁低頭。你不覺得早在一百多年前,藝術家就很有預見性?”28歲的青年雕塑家陳小東說。低頭族雕塑的創意,是受長假期間朋友聚會的啟發,“以前無話不談的小伙伴,聚在一起都在玩手機了,聚會后感覺彼此疏遠了”。那一幕幕畫面,讓陳小東倍受“刺激”。
路上遇上朋友的車爆胎,換胎的時候陳小東突然想到橡膠可以回收利用,用來做雕塑?;貜B門后,他找到一家廢品收購站,花了10塊錢買下了一堆廢舊自行車輪胎。“老板納悶地看著我把舊車胎搬上后車廂,問我:這洗車錢都不止10塊吧?”小東笑著說,他將輪胎切割成細長的碎片,然后再根據需要黏合成有力量感的精美。
橡膠可塑性強,像皮膚也像肌肉,用來雕塑人物形象和神情很貼切?!兜皖^族》沉溺于手機世界的狀態,通過對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藝術處理,生動地表現出來,例如那突出的前額和眉弓,使雙目凹陷,隱沒在暗影之中,增強了心無旁騖的表情,又如那緊緊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痙攣般彎曲的腳趾,有力地傳達了一種冷漠。
在陳小東看來,這種人際間因為手機而帶來的疏遠冷漠,是長假期間令人深思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