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同臺,談共建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閩南網9月9日訊 在第十八屆投洽會上,“新海絲”是最大亮點。昨日,“海上絲綢之路”館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館,同時還進行了“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專題論壇。福廈漳泉四城的市長、副市長現場縱論海絲發展。另一場中非海洋漁業合作論壇則給吃貨帶來好消息——非洲物美價廉的生猛海鮮,不久后將進入福建人的餐桌。
支持福建企業“下南洋”
“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專題論壇上,副省長鄭曉松表示,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到海絲沿線國家投資、合作。
鄭曉松說,福建將定位于“一路一帶”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海上絲綢之路經貿合作的前沿平臺、海上絲綢之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紐帶,指努力打造成海上西線、南線、北線還有陸上合作的走廊。同時,福建將在政策、機制、平臺建設、資源利用、組織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撐,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在基礎設施、貿易投資、產業對接、海洋、人文交流等領域重點進行合作。
鄭曉松表示,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到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建設經濟合作區,打造商貿物流、原材料生產加工及傳統優秀產業生產基地;加強在港口碼頭、物流園區、集散基地及配送中心的建設及管理,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沿海國家和地區信息互聯互動、貨物通關、人員往來便利化;將推進有比較優勢的現代農業、石化工業、機械裝備、建筑建材等與有關國家對接,加強能源、礦產等領域勘探、開發的進一步合作,聯合打造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圈走廊和環南海旅游經濟圈,建設海絲產業園。鄭曉松還說,福建將增設一批友好城市,建設海絲城市聯盟。
四城同臺秀“海絲寶貝”
泉州市長鄭新聰展示泉州宋代古船仿制品
漳州市長檀云坤展示漳州窯印章五彩大盤
論壇上,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四城還展示了各自城市的“海絲寶貝”。
福州市長楊益民帶來一件福州懷安窯唐代青瓷褐彩執壺。據介紹,福州在唐代時已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懷安窯活躍于南朝到唐代,是福建最早的外銷窯口,主要出口日本及東南亞。
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康濤展示來自集美大學航海學院的一套上世紀初的六分儀(一種確認經緯度的儀器),以及幾張航海學院老照片。“當初航海學院引進一條小船,學生想要畢業,就得自己駕船去一趟上海。”康濤介紹,航海學院是上世紀陳嘉庚創建的,為中國培養了眾多航海人才。
泉州市長鄭新聰則展示了一件宋代古船復制品。35年前,泉州灣后渚港挖掘出宋代古船,轟動世界。鄭新聰介紹,古船設計精巧,領先當時世界,是作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時光見證。
漳州市長檀云坤展示了漳州窯印章五彩大盤。檀云坤說,漳州窯是福建明末清初生產外銷瓷的著名瓷窯,遠銷海外。自上世紀80年代陸續大規模發掘以來,產生了世界影響。
各種精美的寶貝,讓現場的央視主持人陳偉鴻也贊嘆不已。陳偉鴻向漳州市長檀云坤說,能否借這個印章五彩大盤觀賞,檀云坤沉吟一下,回答道:“還是到博物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