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昌乾 麥麥圖 / 美國《國家地理》
8月21日,有人發現美國《國家地理》微博推送了一組《永寧衛城》的影像,還向他們的524萬粉絲推薦:這是攝影愛好者和背包客一定不能錯過這個地方。不論是古老的文化,還是令人心醉的海岸,它不會讓你失望,并一定讓你收獲不少。
觀音山的萬年風化石
在他們官網還配了一篇推介長文。他們眼中的永寧是這樣的:
永寧古鎮主城區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海防衛城……每一棟番仔樓背后都有一段下南洋、抗戰、國共對峙、文革等的故事,極具傳奇色彩……
番仔樓之迎熏樓
永寧還是一個三面環海的小鎮。西邊的梅林漁港,有永寧絕美的日落,南邊是外高村,能看到最傳統的漁村風貌,東邊的觀音山上有萬年風化石……
不論從文化體驗還是休閑旅游角度來說,永寧都堪稱是上帝的寵兒。
三面環海的永寧
其中特別提到一個有些偏執的年輕人:
多數人與永寧古鎮的故事,從一位有些偏執的年輕人開始。那位日后被人稱為蔡掌柜的年輕人,從高薪崗位辭職,拍攝了一組永寧的風景人文明信片,踏上旅途,只為在路上問別人——你們覺得這個地方如何?
他在多數人不理解的情況下,在永寧古鎮開設第一家青年旅舍,成立永葆安寧團隊,全力推動永寧的文化宣傳和保護,讓永寧被全球背包客奉為旅行圣經的《孤獨星球》收錄。
擋境祭祀活動
《華夏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的中國合作方,也是這次專題的創作者。他們一開始并沒想要把永寧作為一個整體推介,只是打算做一期關于華僑的專題,通過網絡發現了永寧的番仔樓很具有代表性,就在上個月到當地實地了解。
沒想到,當蔡掌柜跟《華夏地理》一行人提到永寧古衛城內有近百姓氏,四十多座神廟,三十二鋪擋境守護傳承六百多年時,對方表示驚訝,也被這座擁有六百年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所吸引。
南門七號
雜志執行主編艾紹強說,“永寧真是很好,有歷史文化,應該讓更多人知道。當地朋友熱愛家鄉,他們對傳統文化也是充滿熱愛,所以我們作個宣傳。”
由于許多圖片不能短時間拍到,這次專題圖片便主要由永葆團隊提供。為此,署名便以“寧仲作”發布,意思永寧鎮眾人的作品。
永寧老街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