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上下求索,踐行夢想”“鍥而不舍”“努力學習,建設祖國”……走在中關村南路北側寬闊的人行道上,路邊文化墻上,銅模板和上面手寫的寄語讓人油然而生敬意。這些手模和寄語,來自工作、生活在中關村街道的37位院士。近期,177米長的中關村文化墻改造升級后全新亮相,展示了中科院院所、轄區高新技術企業、院士手印等內容,為中關村地區增加新景觀。
據介紹,中關村文化墻建于2008年,風吹日曬,改造前已顯斑駁。今年3月,中關村街道對其進行更新改造,重新進行了模塊設計,增添了轄區中科院院所、院士手模及寄語、轄區重點企業三大板塊,并增加了智慧燈桿、夜景照明、休閑座椅等設施。
作為整個文化墻的背景墻,“中關村區域發展介紹”全長177米、高3米,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到2008年的中關村地區科技、文化、企業發展歷程,此次更新對刻字進行了重新描金。
院士手模及寄語板塊囊括了轄區37位院士,既是對科技工作者的崇敬,也以此表達對科學精神的傳承。院士手模及寄語、轄區重點企業板塊的右上角還有二維碼,手機掃碼可以查看院士或企業具體信息。
據介紹,中關村街道匯集一批國家級科研機構及上百家高科技企業,會集了5000多名科學家和高級知識分子,生活在轄區內的兩院院士就有114位。他們都積極參與了文化墻的設計。(記者 于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