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峪嘴村推垃圾分類美化村容
依山傍水、清新明亮,門頭溝水峪嘴村優美、干凈的村容村貌,讓不少游客流連忘返。北京晨報記者昨日從門頭溝區獲悉,水峪嘴村推行垃圾分類已有兩年多的時間,如今村民分類傾倒垃圾已經成為習慣。
采石村走上旅游發展路
記者昨日來到水峪嘴村,此時妙峰山上山花爛漫、白粉相間,清澈的永定河碧波蕩漾,山水環繞的水峪嘴村仿佛也要融入暖暖春色里:鵝黃色的二層小樓整齊劃一,整潔的道路上纖塵不染,村民家門口的花木箱子綠意盎然。
誰也不會想到,如此靚麗的小村莊以前是個灰蒙蒙的采石村。村支書胡鳳才說,上世紀90年代,為讓村民脫貧,村里開辦采石場。“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采石雖然“來錢快”,但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道路上總是彌漫著拉石車帶來的灰塵。
2007年起,村里關閉采石場。根據水峪嘴村是“京西古道第一隘”的現實情況,胡鳳才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挖掘京西古道文化,繪制了發展旅游產業富村的藍圖。如今,不少當地年輕人從外地回村開起農家樂,不僅收入穩定了,生活環境也更好了。2015年,水峪嘴村被評為北京市美麗鄉村。
獎小禮物鼓勵村民垃圾分類
村里整潔的環境來之不易,村民也格外珍惜。雖然大家有了環保意識,不亂扔垃圾,不亂堆雜物,但是村民垃圾分類意識并不強,各種垃圾混裝現象較突出。一些流浪貓、流浪狗到垃圾池翻吃食物時,常常把垃圾弄得遍地都是。
2015年起,水峪嘴村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如今,每戶村民家里都有兩箱一袋,綠色箱子裝可回收垃圾,藍色箱子裝不可回收垃圾,袋子裝廚余垃圾。每天清晨,村里保潔員再分類收集。“開始村民不太適應,我們想出了用小禮物獎勵的辦法。誰家分類做的好,就能得到一袋洗衣粉。慢慢地,村民都習慣自覺分類了。”村黨建助理員艾寧說。
胡鳳才說,村黨支部要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必須轉變“農村就是臟亂差”的陳舊意識。去年,村里完成河邊公路兩側景觀提升項目,建立休息平臺9處,景觀樹280棵,青石欄桿575米。曾經用來堆放雜物的荒地改建為幸福廣場,整修出綠化帶450米,設置了10種健身器材。東河灘農業觀光園內建起了一座生活垃圾回收處理站,村里還聯合區科委新建兩處50噸的污水處理系統,有效消納了本村的生活污水。村里還完成煤改氣工程,提升了空氣質量。
近70名黨員維護村容和安全
優美村容的保持,同樣離不開黨員的奉獻。水峪嘴村建立黨員責任崗,將2平方公里的村子劃分成三個責任區,每個區約有20名黨員,他們的職責包括突發事件的緊急救助,公共設施的看護和環境衛生的治理。“要想環境好,無非就是腿勤、眼勤。”A區組長胡全國說,“我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在新東街巡查,一圈轉下來40分鐘。發現垃圾遺撒等問題,我會馬上組織組員清理。”
水峪嘴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是妙峰山鎮的一個縮影。據妙峰山鎮黨委書記丁章春介紹,2017年以來,妙峰山鎮將“疏解整治促提升”和“美麗鄉村”建設融合開展,集中整治水環境和永定河沿岸露天燒烤,清理攤位407處,整治圈占圍墾河道26處。今年,鎮里還將繼續拆除違建,留白增綠,其中將拆除位于水擔路旁隴駕莊村公園內無手續經營用房,拆后用地將依托其特有的自然環境資源、文化資源、村落特征打造滿族文化風情園,包括滿族文化公園、滿族文化健身廣場和滿族文化博物館等。(記者張璐)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