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中國腹地的一座著名山脈。
太行山之于北京人并不陌生,因為北京的西山就屬于太行山脈。據國家地理介紹,太行山分為西太行、北太行和南太行三個部分。其中西太行主要在山西境內,連接著黃土高原,植被稀少,按照常規審美,這是最丑的一部分了。
巍巍太行
北太行主要在河北一帶,植被比較完善,偶有森林峽谷,主峰小五臺山海拔2880米,在中國實在算不上高峰。南太行集中在河南境內,并將河南和山西分隔開來,森林、峽谷遍布,所以說,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河南。
端午小假,有幸去了河南新鄉的郭亮村,并沿著險峻的掛壁公路進入山西境內的王莽嶺,走馬觀花地領略了南太行風采。
太行山雖然不高,但其雄偉壯觀之勢不減,地形地貌并不單一。
若是從山上走下來,你會發現它的層次感很強,當你走到平坦之處,見到村莊時,你千萬不要誤認為你已經走到了山下,其實,你還在絕壁之上呢。
山頂的地貌與底部的崖谷、絕壁明顯不同,可明顯看出發育的年代和因由不同。
觀景臺
峽谷的頂部分布著大小不一的天然平臺,現如今已經成為觀光的最佳位置。
崎嶇的山路縱橫在山中,人走上去顯得格外渺小。
山上植被茂盛,卻因海拔或其他原因,不乏形象怪異的造型。
遠看群山,可以展開想象,似烏龜王八駱駝吉普,看你對哪一種敏感了。
溝壑峽谷處處被開發成旅游景點,建了許多建筑,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結果要看審美和權力了。
路,各型各異,立體交叉,但大都因地制宜。
豎幅的構圖更能展示絕壁的高度。太行山很多區域屬于嶂石巖地貌,紅色的花崗巖形成綿延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絕壁峽谷。河北的蒼巖山也是這種地貌類型。
俯身望去,峽谷之深令恐高者肝兒顫。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觀很常見,雖然水量不大,沒有期待的氣勢。
絕壁上長滿了造型漂亮的樹木,問當地老鄉,原來是黃榆,內疚自己的知識淺薄。
絕壁上生長的黃榆
大大小小的溝壑,面對面常見相互呼應的巨石,表面平坦,好似當年的橋梁折斷留下的橋樁。這興許跟峽谷的形成過程有著密切的關系。
巖石細膩而富有層次,像一摞書,這或許就是常聽的頁巖吧。
太行山里最常見的路——壁掛公路。早先只聽說過這是郭亮村的獨有,去后才知這并不是郭亮的專利。
沒親自開車走一走是很難想象其驚險刺激程度的,若不是旅游的需要,你根本不可能看到路邊的矮護墻。
我第一次看到如此令人吃驚的公路,是在電影《舉起手來》里,那時,潘長江的羅圈腿和郭達的驢車都是從這里經過的。
大批驢友對此趨之若鶩,成為一條絕佳游走和賞景路線。畫中套畫,對面欣賞對面,后面欣賞前面。在去山西王莽嶺的路上,我們意外地走進另一處絕徑,窄的僅能容下一輛小車勉強通過的掛壁路,很幸運,我們在掛壁涵洞外遇到了會車,除了司機,幾乎所有人下車指揮費盡周折才勉強通過,若是在洞中相遇,讓路是百分之百不可能的。
絕壁公路
因為是兩省交界,公路的上下游無人職守,詢問當地人,若真的遇上該如何處理呢,答曰,自己解決,只能一方倒車。這樣的話,用半天時間走完7公里的涵洞確實不能算慢了。
我們對郭亮村和王莽嶺的掛壁公路了解到了出處,但中間那段最窄最險的路一直未能找到答案,究竟是哪一年哪一位高人指揮修建的呢?
廢話:
由于近些年影視作品的作用,再加上大批攝影人美術人的渲染,郭亮村已經成為知名景區了,村中雖然商業氣息濃郁,但村民大都純樸善良,值得一住。山西晉城境內的王莽嶺據此只有20公里左右,但影響力不大,游客較少,且路線過于險峻,再加上省界的原因,理直氣壯地宰客現象還是被我等遇到。雖然景色尚可,但實在不建議過去,如果不怕心情打折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