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農業廳出臺《關于加快發展休閑農業的意見》,提出到2017年,實現100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休閑功能全覆蓋,支持建設1-2個農業主題公園,培育10條特色休閑農業觀光帶。在此基礎上,以環京津地區為重點,創建十佳現代休閑農業園區,推出30條以“農業、農村、農事”為特色的高品質農業休閑觀光線路。
意見要求,把休閑農業發展與現代農業園區、美麗鄉村建設、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協同推進。各設區市、縣(市、區)要立足當地資源條件、區位特點和產業優勢,組織編制當地休閑農業發展規劃或指導意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在規劃和建設中,要注重挖掘觀光、休閑、旅游、采摘、文化教育等農業多種延伸功能,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與園區同步規劃設計、同步建設。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色的生態觀光、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園區、觀光帶和觀光線路。
各地要按照農業部、國家旅游局關于休閑農業發展的各項規范要求,制定休閑農業行業標準和運行規范,建立統一服務模式、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標牌標識的“三統一”管理機制。
意見提出,發揮休閑農業在轉方式、調結構中的重要作用,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加強休閑觀光功能培育和打造,促進產業融合。在現有現代農業園區基礎上,增加科普、教育、示范、觀光功能。在現有農產品加工、儲運企業等基礎上,結合傳統農耕文化展示,建設休閑農業主題公園。在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的古村落和新農村,鼓勵發展農家樂等服務設施。鼓勵星級賓館、旅游公司等與休閑農業企業開展品牌聯營、合作經營。
以環京津、環省會及中心城市為重點,支持地方選擇自然景觀優美、生態環境良好、現代農業園區集中、具有人文歷史底蘊的區域,按照主題公園的建設理念和經營思路,建設一批農業主題公園,打造融現代農業園林景觀與休閑、度假、游憩、學習為一體的農業休閑旅游綜合體。2017年全省休閑農業接待量由2014年的5300萬人次增加到1億人次,年收入由44億元增加到200億元,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提高。(記者 趙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