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店購物依然存在,整治工作處于膠著狀態
彩云之南因其獨特的自然資源,成為不少海內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目前正值暑期,也是云南旅游的最旺季。
上海游客小馨在7月下旬和家人報團參加了2500元/人的昆明-大理-麗江六天五晚游。而整個行程,讓小馨有些失望,“基本上每天都有半天的時間花在購物上面,雖然沒有強迫消費,但是可以看出來導游還是希望游客能多買東西。”
安徽的王女士和浙江的李先生也遇到了和小馨類似的情況,“導游一直在向我們介紹玉石、銀器、茶葉。”
“以次充好”“價格虛高”“誘導購物”……初步統計,7月1日至8月6日,先后有35位網友通過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向云南省委書記和省長留言,反映的問題均與旅游購物相關。
實際上,旅游、工商、公安等相關部門在工作中也發現了此類問題。余繁在8月1日的會上說,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工作還處于膠著狀態。
主要表現在,一些問題由顯性轉為隱性,旅行社借游覽景區、用餐、停車休息或參觀特色民俗等名義,安排游客購物現象依然存在;部分購物企業披著“景區店”“餐廳店”“文化體驗店”等看似“合法的外衣”,與旅行社相互串通,變相接待或組織團隊游客進店購物;一些州市對貫徹22條措施的認識還未完全到位,旅游市場綜合監管合力不夠,監管手段還需完善和創新,部分地區和領域還存在整治不夠到位、查處不夠嚴厲、發現處置問題還不夠及時等情況。
部分旅企鉆空子,執法部門難取證
上半年,云南省集中力量查辦涉旅案件,共查處案件335起,行政處罰罰款406.27萬元。其中,旅游部門查處142起,公安部門查處35件,稅務部門查處101件,工商部共處26件,交通部門查處17起,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查處5起,法院調處9起。
業內人士透露,在旅游市場整治初期,大部分旅行社和購物店都很守規矩,在利益的驅動下,少部分旅行社和購物店終究熬不住,想方設法鉆空子、打擦邊球,變相安排游客購物。
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場規范管理處處長馬云霄介紹,旅行社和購物店現在的違法違規手段越來越隱蔽,有些購物店直接在家里做賬。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雙方暗中串通,收受或給予回扣、傭金、人頭費等,就不能定為涉嫌商業賄賂。這就導致案件取證和查處的難度越來越大。
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工作任重道遠,需多方聯動,打好“組合拳”。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關部門一致表示,要進一步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對“不合理低價游”、變相安排購物、強迫自費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打,依法依規、從嚴從快、頂格處理,絕不姑息,特別是要加大購物店逃稅漏稅、旅行社和購物店之間的商業賄賂行為查處力度,堅決遏制旅游市場問題反彈、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