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雪峰崇圣禪寺介紹
雪峰崇圣禪寺位于泉州南安市康美。
地理位置
雄偉峻峭的楊梅山山脈,來自高聳云天的蓬華天柱峰,矗立在泉州南安市康美、洪瀨、梅山三鎮交界處,橫亙若屏,攢列似筍。山中樹木蔥郁,古木參天,山泉清冽,花香鳥語,風光壯麗。雪峰禪寺座落在楊梅山中東南坡大山凹。從山麓康美鎮梅元村公路驅車上山至寺前山門三公里,再從山門走過三、四百米的林蔭大道,抬頭仰望,高低錯落、金碧輝煌、巍峨壯觀的雪峰寺建筑群,赫然在目,梵宇上空,可見層巒疊嶂,叢叢綠樹如傘,云煙繚繞。沿放生池東側緩步徑,登上石階小路進入寺中第一大殿,回望山下,晉江東溪環流而過。溪流南面一片沃野,沃野層頭幾道淡淡的山巒,高低起伏顛連天邊。南宋大儒朱熹的書法楹聯“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闊,江山常在章中看”形象地概括了雪峰寺的山川形勝。
楊梅山鐘靈毓秀,細心的游人,可以從綠樹叢中眺見寺前千余米處,有一峰翔拜于前。此即俗稱胡僧拜佛。早在建寺之前,因此山川形勝,有堪與家預言此地當出高僧。
歷史淵源
楊梅山雪峰寺因何取名與世稱“南方叢林”第一的福州閩侯雪峰山上的雪峰寺同名?這同兩地建寺肇始,系同一個祖師,即中國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和尚義存禪師有極深的淵源。
公元527年,梁武帝大通元年秋,菩提達摩把釋迦牟尼佛傳下的教外別傳佛心宗帶入中國,成為東土一世祖。十幾年后,達摩對慧可付法叮嚀說偈一首:吾本來東土,傳教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熱成。此后,禪宗果然派生青原系、南岳系、又由兩系派衍出臨濟、溈仰、曹洞、云門、法眼五宗。五宗枝繁葉茂,分燈傳繼,千余年來,在中國佛教界和社會億萬民眾中影響頗為深遠。而云門、法眼兩宗即出自義存一人門下。
義存和尚,誕生在楊梅山下的澗埕村。義存在開創福州閩侯雪峰寺前,父母逝世后合葬于楊梅山中,人稱白馬墳。據筆者所知所想,此中寓示著佛教深義。乾寧元年(894),名聞天下的義存禪師,以73歲高齡從吳越游歷歸來,返閩途中憶念父母生育之恩,即歸南安楊梅山,就父母墳墓所在,搭建庵舍以奉香火而資冥福。庵舍綿歷歲月,幾經興廢。200余年后,北宗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泉州教諭、南安籍人黃祖舜崇仰義存,上楊梅山尋訪祭拜義存父母墳,在墳前豎立一塊石碑,上書“雪峰父母墳”,并植柏樹在墳旁。
雪峰之名開始在楊梅山出現。又過百余年,南宋淳佑三年(1243年),天賜和尚由于追慕義存和尚,愛人之心施及父母山川,來到山中墳旁創庵,自號“枟拙三筑”,靜修守墳。后又募化擴建。人稱白馬墳庵。此后數百年間,寺宇幾經修葺擴建,蔚成規模。世稱此寺庵為“小雪峰”,閩侯雪峰寺為“大雪峰”。(若據廈門大學王榮國教授的研究推算,義存禪師在楊梅山結茅守墳并修行應是南安雪峰禪寺之肇始,其時當在義存49歲之前,亦即開創侯官(閩侯縣)大雪峰寺之前。
王教授在《福建佛教史》(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說,[清]懷蔭布、黃任:《泉州府志》卷之七,《山川·二》南安縣“楊梅山”條載:“楊梅山,……下有虎廳巖,……亦名雪峰巖。五代僧義存焚修于此,葬父母其下。后棲侯官雪峰山,遂沿其名”。據[唐]黃滔:《福州雪峰山故真覺大師碑銘》記載:義存卒于五代后梁開平二年(908年)。筆者(王教授)認為,上述記載的年代有誤,但其史實基本可信。又據[明]徐(火勃):《雪峰志》卷之三,《紀禪宗·真覺大師年譜》可知,義存禪師開創侯官雪峰山是咸通十一年之前。義存在父母墳旁結茅守墳并修行,應該是可信的。義存禪師結茅守墳并修行應是南安雪峰寺之肇始。據此推算,義存葬父母在咸通11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