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灣綠營媒體《自由時報》副總編輯鄧蔚偉撰文指出,當前蔡英文應放棄民進黨主席一職,這樣就可以做到心中沒有藍綠,可放手執政。香港中評社4日刊載評論員劉雋的專論文章分析此舉原因。劉雋認為,蔡當局執政不力,民調下跌,聲望下降,“獨派”趁勢而為。民進黨完全執政,卻無法滿足“獨派”要求,引發“獨派”不滿。民進黨內派系斗爭不斷,“獨派”也想趁機分一杯羹。這三方面是《自由時報》此舉的重要原因。劉雋指出,蔡當局要想改變目前的執政頹勢,只有改弦易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內涵,重回兩岸和平發展正確的軌道上來,蔡當局才有扭轉局面。這跟換不換林全沒有關系,也跟蔡英文辭不辭黨主席沒有關系。
評論摘編如下:
日前,臺灣綠營媒體《自由時報》副總編輯鄧蔚偉撰文指出,當前蔡英文應放棄民進黨主席一職,這樣就可以做到心中沒有藍綠,可放手執政?!蹲杂蓵r報》可以說是民進黨的“黨報”,處處為民進黨發聲,維護民進黨的利益,政治傾向非常明顯,而鄧蔚偉又是十足的“獨派”,被譽為“臺獨”文化打手。那么,《自由時報》為何在蔡當局執政百天之時發出這樣的文章?難道是和民進黨唱反調?這絕對沒那么簡單。
一、蔡當局執政不力,民調下跌,聲望下降,“獨派”趁勢而為。蔡英文自從拿下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后,可以說在民進黨內聲望大漲,如日中天,地位得到了空前的鞏固,在黨內呼風喚雨,成為民進黨內的領導核心,可謂集權力與威望于一身。民進黨內沒有人敢向蔡英文挑戰,更不敢有不同的聲音。民進黨大佬蘇貞昌、謝長廷等也都變得靜悄悄,絕對維護蔡英文的“權威”。然而,蔡英文自520上臺后,執政毫無方向,狀況不斷,出包頻頻,使島內亂如一團麻,因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現“冷對抗”,和平紅利得而復失,民眾怨聲載道。上臺百天的蔡當局民調急速下跌。在這種困境下,民進黨內對蔡英文的不滿聲音漸漸多了起來,敢于站出來批評的人也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