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蔡英文在執政團隊人事布局上,用了不少前朝人馬,被“獨派”譏為任用了一批“老藍男”,包括眷村長大的“行政院院長”林全。這讓幫助蔡英文打下“江山”的“獨派”極為不樂,但囿于蔡英文的威望和權力,只能忍氣吞聲,不敢多言。如今,蔡英文民調下拉,民怨四起,給“獨派”有了可趁之機,于是借《自由時報》發聲,打著順應民意和關心蔡英文的旗號,表面上直諫蔡英文放棄黨主席,便以放手執政,實則是打著“獨派”自己的小算盤,想在臺灣政治格局中謀求分得一杯羹,重振“獨派”士氣,繼續影響和掣肘蔡英文的兩岸政策。
不管是“臺獨”大佬痛批蔡當局用人不當,讓林全下臺,使“獨派”分一杯羹也好,還是“獨派”在《自由時報》發文讓蔡英文放棄黨主席也罷,其所為就是實現其派系利益最大化,并非是幫助蔡英文當局共度難關。而《自由時報》更無與民進黨唱反調之意。
蔡當局執政百日之亂象環生,連民進黨內部都跟著起哄哄,對蔡進行“逼宮”,可見蔡當局執政方向之大謬、根基之脆弱。此局面完全由蔡英文一手造成的,怪不得任何人。其上臺后不承認“九二共識”,這第一步就走錯了,而且是方向性錯誤,這也注定了蔡當局出現今日之局面。
蔡當局今日之困境,并不是“臺獨”勢力牽制的有多么強大,而是臺灣人民的力量太強大了,它可以讓民進黨執政,也可以把其趕下臺。面對兩岸得而復失的和平紅利,臺灣民眾不想為蔡英文當局的“臺獨”行徑埋單。民進黨在花蓮市長選舉敗北就是一個例證。
蔡當局要想改變目前的執政頹勢,只有改弦易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內涵,重回兩岸和平發展正確的軌道上來,蔡當局才有扭轉局面。這跟換不換林全沒有關系,也跟蔡英文辭不辭黨主席沒有關系。